COVID-19疫苗:陶医生首选mRNA疫苗,理由是这样的
时间:2020-11-26
陶医生认为,随着这些信息的披露,COVID-19疫苗上市已经进入了全球倒计时。
陶医生的预测是:美国将在12月前批准辉瑞/Moderna的mRNA疫苗上市/紧急使用,同期国药灭活疫苗也会披露乐观的临床试验数据,并在12月底前获批上市。
有不少网友心存疑虑地问陶医生:你是否会接种COVID-19疫苗?
陶医生有点小小失望,作为我的粉丝,怎么能提出答案如此明确的问题呢?我的COVID-19疫苗科普一直在强调该疫苗安全性没有问题,有效性也有很大把握。以陶医生的疫苗自媒体大V身份,怎么可能搞【一边夸疫苗,一边却不接种】的双重标准呢?
所以,正确的提问姿势,应该是默认陶医生愿意接种COVID-19疫苗,只问愿意首先接种哪一种技术的疫苗,这才不枉陶医生努力的科普嘛。
现在,陶医生明示:就算现在地球上所有COVID-19病毒突然消失,我也非常愿意接种COVID-19疫苗,作为一个疫苗科普自媒体人,我愿意用第一个吃螃蟹的方式,去践行我对这种新疫苗的理解。
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陶医生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陶医生自己理解为:这只是我的一小步,但是人类的一大步.
如果可能,我愿意接种所以上市或在紧急使用的COVID-19疫苗,但为了促进疫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会根据疫苗技术的先进程度来排我的选择优先级:
首选,mRNA疫苗。
理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批的核酸疫苗,这是疫苗领域的重大技术革命,可以媲美历史上的工业革命,而且必将改变疫苗市场,很多传统疫苗都有可能用这种技术改造,实现脱胎换骨。
核酸疫苗就是纯电车,传统疫苗就是燃油车,纯电车是燃油车的掘墓人,核酸疫苗也一定会把传统疫苗拍死在沙滩上。至于需要掘几年或拍几年,很难准确预测,但技术的迭代速度有时是指数级,陶医生觉得20年内实现完全颠覆的可能性极大。
陶医生很爱国,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品牌是我的首选,但核酸疫苗是全人类的科技成果,我是在为人类科技背书,而不是在支持外国品牌。所以,谁先出mRNA疫苗我就愿意去支持,中国能先出是最好,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积累还不够,不可能首发,但完全可以后来者居上。
有网友问我,mRNA疫苗到底先进在哪里?
我给出了回答:不借助微生物体,把疫苗图纸送进人体,依靠人体细胞生产疫苗。
内行一看这个回答,无一不佩服其简洁精炼和洞察本质,外行看了大多数没感觉。看这篇文章的,大多数是外行,我还是要解释和补充一下。
先给大家一个醍醐灌顶,从病毒载体疫苗开始,疫苗已经就不是疫苗了,而是疫苗图纸,或者说到本质:疫苗代码。
生命的本质就是ATCG或AUCG
著名的无神论者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写过一本著名的科普书叫做《自私的基因》,其核心观点就是:地球上任何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基因为了实现自身延续而控制生物体做出来的,就算是利他主义的行为,本质还是为了自私的基因传承,即: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
地球上的任何生命,不管看起来有多么不同,都是基因的产物,而基因的本质就是构成DNA或RNA的4种核酸(ATCG或AUCG)排列组合成的一手扑克牌,或者说一组代码。
形形色色的蘑菇,只是代码不同而已
有些生命的代码是一把同花顺,有些生命的代码是四连对,有些生命的代码是拖拉机,有些生命的代码则是王炸。生命的宏观表现形式虽然多姿多彩,然而在微观的基因层面,它们都是一串代码,是平等的,没有实质性区别。
生命的本质就是基因/代码,疫苗又何尝不是呢?
疫苗的原理是模拟微生物,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现役疫苗中,有的是弱/无致病力的活微生物体、有的就是微生物尸体、有的是多糖、有的是蛋白质,在这些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不还是一串串基因/代码么?
那么直接用基因/代码做疫苗,不是更直达本质么?
这就有了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两者都是把编码疫苗蛋白质的特定基因/代码送进人体,人体细胞会自动根据这种基因/代码生产疫苗蛋白质,进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基因/代码的具体承载物是核酸,即mRNA或DNA,所以核酸疫苗又分为mRNA疫苗和DNA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是借助载体病毒把疫苗基因/代码送进身体。核酸疫苗则不需要载体病毒,直接把疫苗基因/代码送进身体。
这类把疫苗基因/代码送进身体的疫苗,陶医生给它们定义了一个漂亮的术语——蓝图疫苗(Blueprint vaccine),与之对应的传统技术疫苗则定义为实体疫苗(Entity vaccine)。
某种未来机器的蓝图
蓝图,指机械或建筑的设计图纸,通常呈现蓝色,工程师可以根据图纸把机器或建筑造出来。蓝图疫苗,本身不是疫苗,只是疫苗基因/代码,制造疫苗的是身体细胞;实体疫苗本身就是疫苗,制造疫苗的是疫苗工厂。
蓝图疫苗是划时代的疫苗,陶医生则是疫苗潮人。疫苗潮人首选划时代疫苗,火星撞地球,哈哈。
另一种核酸疫苗——DNA疫苗,把疫苗基因/代码送入身体送得有点深,很可能会插入细胞核的自身DNA中,安全性目前存疑,因此发展缓慢。mRNA疫苗只送入细胞核外的细胞质中,且很容易降解,所以安全性很好。
次选,病毒载体疫苗。
理由:病毒载体疫苗也是蓝图疫苗,先进性仅次于mRNA疫苗,但已经有上市记录,研发出COVID-19疫苗就不能算全新突破了。
美国默沙东公司的水疱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Ervebo,已经于2019年11月和12月,先后被欧盟和美国FDA批准上市。我国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也被批准用作战略储备(国药准字S20170008)。严格来说,从2019年11月开始,疫苗就已经进入了蓝图疫苗时代,但mRNA疫苗是杰出代表。
再次选,重组蛋白疫苗。
理由:重组蛋白疫苗是用转基因技术,把疫苗基因/代码转入微生物,在疫苗工厂里培养微生物,最终收获提纯出的实体疫苗。该技术在现役疫苗中已有广泛使用,比如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轮病疫苗(1/3),带状疱疹疫苗(1/2)。其先进性不如蓝图疫苗,但其纯度和生产效率高于灭活疫苗,安全性、效果和成本可能略优于灭活疫苗。
最后选择,灭活疫苗。
没有理由了。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疫苗技术,从1896年的伤寒灭活疫苗算起,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现役疫苗中还有很多灭活疫苗,比如狂犬病疫苗、手足口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所以,选择灭活疫苗是稳妥的方案。
顺便提一下另外一种传统疫苗技术——活疫苗,通常是反复培养病原微生物体,很多代后就驯服了(失去了致病力或致病力极低),把驯服的活微生物体做成疫苗即为活疫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http://t.cn/A6GYcU71),全球候选COVID-19疫苗有212支(48支进入临床试验),然而采用活疫苗技术只有3支(还没有进入临床试验)。这其实也不意外,活疫苗目前只能通过多代培养的方式实现驯服,时间上无法预估,且很可能其他技术已经成功,但活疫苗还没有摸到门。
遥遥无期的活疫苗
转自疫苗与科学公众号: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