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解读“疫苗犹豫”:公共卫生研究的十年启示
时间:2024-01-15
疫苗犹豫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随着疫苗种类繁多和信息传播的迅猛,公众对疫苗的疑虑和争议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个人或社区对疫苗提出质疑,并寻求替代方案,导致疫苗接种的推迟或拒绝。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种犹豫态度视为全球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并设立多个国际工作组以应对此问题。近期的麻疹、流感以及新冠等疾病的反复流行进一步凸显了疫苗犹豫的负面影响,使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议程上的关键议题。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进行了多项定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旨在更深入地探索疫苗犹豫这一现象。这些研究包括对全球常规儿童疫苗、青少年HPV疫苗接种以及新冠疫苗推迟的定性研究的评估,还有对非洲进行的两次系统审查。在这篇刊登于Vaccines期刊的批判性反思综述中,提出了贯穿于不同的研究的七个关键的总结。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对疫苗犹豫研究文献中的常见假设和核心主题进行了问题化,以促进对疫苗犹豫的更加深刻的公共卫生理解。
doi: 10.3390/vaccines11071155.
全面的反思与调研
1.疫苗认知与疫苗犹豫的关系是复杂的,可能是多方向的
有关疫苗犹豫的一个常见观点是,人们的疫苗犹豫源于其医学知识的不足。然而,研究表明,人们对疫苗的接受受到了复杂而多样的知识影响。有些人因为对疫苗的了解不足而产生疫苗犹豫,而其他人对疫苗的理解则更为复杂;甚至有些人尽管对疫苗知之甚少,仍会接受疫苗接种。
许多人也具有一些关于疫苗接种的观念,这些观念与生物医学知识可能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却仍然推动着疫苗接受度的提升。例如,有人认为HPV疫苗居然可以预防艾滋病毒/艾滋病,或者常规儿童疫苗可以治愈各种疾病。
除了普遍假设的挑战疫苗接种知识和接受度之间的直接积极联系外,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引发了对于我们应该通过公共卫生干预来实现什么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应该致力于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顺从性?或者,加强人们的科学素养,使人们能够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并同意接种疫苗,这一点是否更关键?
不同的目标可能导致采取不同类型的干预措施和潜在结果,并不一定与减少疫苗犹豫和提高疫苗接受度完全一致。例如,提供关于疫苗接种的生物医学知识可能有助于纠正一些误解(例如,HPV疫苗不能预防艾滋病毒/艾滋病,麻疹疫苗不能治愈麻疹等),但这也可能削弱人们接种疫苗的关键动机,从而降低疫苗接受度。
同样地,提高那些尽管对疫苗知之甚少但仍接受疫苗接种的人的科学素养,可能会增强他们做出知情决策和给予知情同意的能力,但这也可能增加他们的疫苗犹豫。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键地考虑围绕公共卫生干预目标的这些潜在的紧张关系。
2.疫苗犹豫是由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推动的
研究发现,疫苗犹豫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更为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因素的驱动。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的世界观、社交网络和社区的影响、政治问题和权力关系、贫困和边缘化,以及获得疫苗服务和医疗经验的机会。因此,人们对疫苗接种的观念和行为,并不仅仅与疫苗本身有关,而是受到与机构、系统、当局的关系、结构条件和程序,以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疫苗犹豫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定性研究,并优先考虑社会决定因素,并提供教育和风险沟通。
3.疫苗犹豫并非单一的现象
研究表明,疫苗犹豫在不同地区、人群、时间和疫苗之间呈现出多样性。社会文化规范、性观念、疫苗的新颖性和研发速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们对疫苗的犹豫态度。同时,不同资源环境下的父母对疫苗犹豫的驱动因素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疫苗犹豫是一个多样化的现象,需要针对当地背景量身定制多组成部分的干预措施,并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干预。
4.疫苗犹豫可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立场”
疫苗犹豫相关文献中另一个常见的假设是,疫苗决策往往是固定立场或观点的结果,个人在离散的时间点上线性地做出决定。然而,我们的研究和其他研究一致地表明,疫苗接种决策更好地被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反复的且常常是矛盾的过程。换句话说,人们对疫苗接种的看法往往是通过不断的互动和关联而形成的,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和持续再评估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的这种程序性意味着人们对疫苗的情感可以改变,而且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为我们追踪和应对疫苗犹豫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5.疫苗犹豫有时可能是一种“期望”,而不是“抵制”
具有疫苗犹豫的个体经常被贴上负面的标签,这导致对话的困难并加深了彼此的怀疑。然而,要解决这一僵局,我们需要理解犹豫背后积极的动机,即对提高免疫力的渴望,而非抵制。
在全球和区域的疫苗接种评估中发现,疫苗犹豫与追求归属感和同龄人融入的渴望有关。疫苗犹豫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福祉的关切,纵使其对福祉的理解可能与生物医学观点不尽相符。在贫困和边缘化的情境下,疫苗犹豫可能是一种潜在求助——即对满足基本需求的希冀。疫苗犹豫也可能是对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好治疗的期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渴望。此外,疫苗犹豫还可能源于对疫苗风险和不确定性诚实沟通的渴望,以及对研究、政策和决策透明度的追求。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建议,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疫苗的犹豫可能是基于积极的意图,而不像通常所描述的那样总是具有消极的含义。重要的是,当我们意识到并以这种方式理解疫苗犹豫时,我们可以为更有共情和微妙差异的公共卫生干预开辟潜在途径,找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努力的方法。最终,这可能有助于更有效和敏感地将疫苗接种计划的目标与那些对疫苗犹豫的人的愿望联系起来。
6.疫苗犹豫的驱动因素,需要更好地结合背景和分类
疫苗犹豫与不信任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对专家、机构或系统的不信任。不信任的原因和影响因环境而异,如南非的腐败丑闻和地缘政治导致疫苗不平等,尼日利亚的贫困和政治紧张局势导致脊髓灰质炎疫苗抵制事件,罗马尼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导致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抵制。这种不信任对疫苗接种的看法和做法产生了影响。
研究发现,要正确理解不信任及其对疫苗接种的影响,需要考虑特定时间和地点下的特定政治事件、关系和进程的复杂性。然而,现有的疫苗犹豫文献中对不信任的概念往往过于泛化,缺乏具体解释。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摆脱不信任概念的普遍性,而是关注父母与机构之间信任关系的瓦解原因。这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不信任在疫苗犹豫不决中的作用,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重新)建立公众信任至关重要。
7.疫苗接种率不佳的驱动因素“需求方”与“供应方/获得方”的区别可能是误导和无益的
疫苗接种问题中的供应和需求是相互关联且复杂的。供应方面包括疫苗的可获得性、卫生系统的适当管理等因素;而需求方面则包括接种者的知识、态度和决策等因素。研究还发现,社会经济挑战、高昂的疫苗成本、疫苗短缺和长时间等待等问题会导致疫苗接种犹豫的出现;与医护人员的互动和个人关系也会对人们是否接种疫苗产生影响。
有研究发现,疫苗接种的“供应/获取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将它们分开概念化和解决是误导和无益的。近期疫苗犹豫文献中出现了一种积极的趋势,试图打破这种区别。例如,对疫苗犹豫的理解越来越多地涵盖了诸如“便利性”和“实际问题”等概念,并且概念模型正在转向解构“疫苗接种的行为和社会驱动因素”以及“免疫旅程框架”,试图将所谓的“供应/获取方”和“需求方”问题结合起来。最近,世界卫生组织也对疫苗犹豫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将其视为“对接种疫苗感到矛盾或反对的一种动机状态”。研究人员认为,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疫苗接种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结论 Conclusion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以促进对疫苗犹豫的公共卫生理解。他们坚信,疫苗犹豫的领域既往通常由生物医学思维主导,后续有必要将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纳入。过去十年的调查以及在本评论文章中的反映,都基于批判性社会科学理论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流程、关系和决策动态的复杂性,让我们能够挖掘和解释权力、政治和社会规范等重要但往往难以衡量的组成部分。正是借助这些关键的社会科学和定性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疫苗犹豫这一复杂现象,并提出应对建议。随着疫苗犹豫趋势的不断加剧,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更具批判性的社会科学观点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正如有着“中国公共卫生之父”之誉的陈志潜先生生前所主张的——需将临床与预防紧密结合,避免只重视技术而忽视社会和人文的倾向。
参考文献:Cooper S, Wiysonge CS. Towards a More Critical Public Health Understanding of Vaccine Hesitancy: Key Insights from a Decade of Research. Vaccines (Basel). 2023 Jun 26;11(7):1155. doi: 10.3390/vaccines11071155. PMID: 37514971; PMCID: PMC10386194.
转自 Vaccine前研: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