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打“一针苗”:约1000万人已接种,总体保护效力超世卫要求
时间:2021-05-2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打一剂就有效,总体保护率接近70%,重症保护率达到95.7%。目前,一剂次的新冠病毒疫苗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日,记者从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其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简称“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已经向全球供应超过1000万剂,目前正积极提供给一些疫情中高风险的地区紧急接种。
5月20日,在北京一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准备为市民接种一剂次新冠疫苗。新华社图
与灭活疫苗接种方式和接种年龄范围相同
记者了解到,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合作研发,是首个获批的国产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与目前我们常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同,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采用了另外一种技术路线。”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医学部总监裴雪松介绍,“这种技术是剔除了腺病毒中与复制相关的基因,使其在人体内不能复制,然后在被剔除复制相关基因的位置上,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片段,腺病毒载体携带S蛋白的基因进入人体细胞,便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而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等方法直接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部分。
虽然存在差别,但是这两类疫苗的接种方式和接种年龄范围相同,需注射在上臂三角肌,适用于18周岁及以上人群。
另外,不管是从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上市后监测的结果来看,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内的已经附条件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裴雪松说,临床试验发现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十分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头痛、疲乏、肌痛、嗜睡、恶心、腹泻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关节痛、口咽疼痛、呕吐等,偶见感觉减退、功能性胃肠紊乱、关节肿胀等。目前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据悉,全球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主要有8种。我国主要集中在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等五条技术路线。
每一种技术路线的疫苗都有其特点,广州市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王鸣表示:“不能简单说哪一条技术路线更好。综合考虑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才是对一个疫苗的科学评价。”
可在疫情暴发时更加快速实现人群保护
当前,我国已经附条件上市的三款灭活疫苗接种程序均为2剂次,获批紧急使用的智飞重组蛋白疫苗接种程序为3剂次,而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程序为1剂次。
王鸣介绍,接种剂次是根据实验结果而定,应能在接种该疫苗后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并达到可以抵御疾病侵袭的水平。
一般来说,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有的可能还需要定期加强接种,才能让体内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以保持免疫力。首次接种通常不能提供完全(或充分)的保护作用,完全的保护作用一般在第二剂次接种后才会产生。
据悉,我国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巴基斯坦、墨西哥、俄罗斯、智利、阿根廷等5个国家、78家临床研究中心完成对4万余受试者的接种及数据分析。
在有效性方面,该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可产生有效保护,对感染新冠病毒后有症状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50%要求;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5.47%。保护时长为6个月。
相比一些疫苗的冷藏运输,腺病毒载体疫苗常规2-8℃储存运输即可,疫苗可普及性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效力70%但只需要接种一次的疫苗,可更加快速起到人群保护作用。
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安徽、云南等15个省区市已使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国内外累计接种约1000万剂次(等同于1000万人次,一人一剂)。
转自羊城晚报·羊城派: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