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巩固全面小康,促进健康公平
时间:2021-04-07
世界卫生日的由来
为纪念组织宪章通过日,1948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决定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设定世界卫生日的宗旨
确定世界卫生日的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并动员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世界卫生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庆祝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02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202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呼吁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随时随地获得其所需的优质卫生服务。中国宣传主题定为“巩固全面小康,促进健康公平”。
健康不是特权
都应切实享有健康权
新冠疫情危机从根本上暴露了社会不平等的现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务工作者数量、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以及新冠疫苗分配等问题上差异悬殊。
资源条件最差的地区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最严重,感染风险更高,但却难以获得优质的卫生服务,成为遏制大流行行动的重要隐患。
不平等的现状
根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2021年4月5日10:19,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病例数超1.31亿,死亡人数超285万人。除个别国家外,几乎所有地区和公众都受此影响。
大规模疫苗接种,特别是保护医疗工作者和高危人群是结束大流行、挽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的唯一途径。在这场时间竞赛里,除非每个人都安全,否则没有人能安全。
为了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以及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牵头,并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发起了“新冠疫苗获取机制”,目前有190个参与国。
但这远远不够。“新冠疫苗获取机制”中,还有近20个国家处于等待之中,以便可以为卫生工作者和老年人优先接种。
10个富裕国家目前拥有全球近80%的新冠疫苗,其中一些国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为全体国民接种疫苗。
为了让你打疫苗,他们到底有多拼
01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形成免疫屏障需要接种10亿人左右。
如此大的数量,注定新冠疫苗要中国原创,毕竟被某些国家卡脖子的过往,历历在目。
教训在前,这群科研人临危受命,争分夺秒,不敢落后。
时间定格在2020年3月16日,陈薇及其团队创造了历史。
陈薇少将撸起袖子让同事给她打下全球新冠疫苗的第一针。
新冠疫苗到底能否研发成功,谁也不能打包票。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多条技术路线全面开花。
疫苗研发需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就不得不提,各大实验动物单位的全力以赴。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光北京的这些单位就把一万多只实验动物送进了新冠疫苗研究所。其中还包括新冠动物实验急需的ACE2转基因小鼠。
03
还有一群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和新冠疫苗可能毫无关系,却是赌上命,先帮我们探路的人。
放眼全球,新冠疫苗在当时是绝对的新东西。自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造福后面的人,与其称他们为勇者,不如说他们是善人。
很多接受采访的志愿者都说过类似的话,
“毕竟有些事情,总要有人站出来。”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事不是非你不可,这些主动站出来的人,才更令人钦佩。
04
经历过一二三期的临床实验,又经过重重审核才顺利上市的国产疫苗,在宣传上又遇到了困难。
不同于几十个国家对中国新冠疫苗的抢购,中国国内环境太安全了,以至于很多人不着急不忙慌,能拖就拖。
国产新冠疫苗在国内的待遇有点冷冷清清。各地疫苗横幅上了热搜,成了新梗,打新冠疫苗一下子成了热热闹闹的社交行为。
我们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新冠疫苗从无到有,需要多少部门,多少人的接力配合。
他们为此倾尽全力,外界却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也曾为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做过什么。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其中一环,完成任务,才是首位。
需要他们时挺身而出,完成任务后,又悄悄退场。
防丨疫丨知丨识丨要丨知丨道
坚持防“疫”
不放松
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同时4月麻疹、风疹、流腮、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市民需要注意预防。预防此类呼吸道传染病要注意以下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牢记“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常通风、一米线”。加强消毒,保持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
2.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措施,目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推进,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积极接种。
3.提高免疫力。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
4.及时就诊。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戴口罩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5.加强学校监测。幼托机构、学校等应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并去医院诊治。患病学生不要带病上课。
转自公共卫生普及与传播: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