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的人越来越多,一半以上接种工作人员的工资却不到3000元
时间:2021-03-09
“2019年,全国每万服务人口的常规免疫接种人员平均为1.7人。该数据表面达到了2004年起沿用至今的‘每万服务人口至少配置一名接种人员’的标准。事实却远不能满足近年来疫苗数量和接种人数增长所产生的实际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发现,2004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只有5种,2007年增加到14种并延续至今,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工作量就至少增加3倍,但相关人员的配置标准却一直没有调整,甚至还呈现数量逐年减少的趋势。
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冯丹龙提出《关于加强我国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组织调研,通过适当增加接种人员编制和人员数量,提高接种人员能力和改善薪资待遇等的综合举措,强化我国基层预防接种队伍。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需求与日俱增,对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2020年上海市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量达到558万剂次,远远超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383万剂次。
“接种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影响到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冯丹龙表示,当前我国的接种人员队伍存在配置不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人员流失较严重等诸多问题。
冯丹龙注意到,2017年,山东大学对北京、广东、湖北、吉林、云南、新疆六地组织的调查发现,预防接种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3.33%,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比例为65.94%。目前,预防接种人员需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和符合当前和未来需求的发展规划。此外,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健全,相关领域的职称晋升通道也需进一步完善。调查同时还显示,接种人员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占54.35%,远低于同地区的公立医院职工的收入水平。
加快预防接种人才队伍建设,使之疫苗接种服务有效加强,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冯丹龙建议,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开展调研,结合实际情况修订“预防接种人员配置标准”,视情考虑适当扩大接种人员队伍编制,使接种人员承担适宜的工作量,保障疫苗接种服务的质量,并促进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积极推动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现有接种人员的专业能力,并通过强化相关专业培训体系和完善职级晋升通道,促进待遇改善和提高等,吸引更多具有专业人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在缓解当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问题的同时,从根本上逐步提升接种人员队伍质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
内容来自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