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潜力和感染风险
时间:2021-02-23
第一作者简介
黄虞远,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染病的病原学研究,Email:hyylhm@163.com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本研究通过整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SARS-CoV-2的稳定性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相近,室温下可在多种物体表面或介质中存活数天(不锈钢表面2 d、塑料表面3 d、玻璃表面4 d)。在低温、低相对湿度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SARS-CoV-2的流行特点与甲型流感病毒相似,传染性高,隐蔽性强。通过了解SARS-CoV-2在环境中的存活潜力和感染风险,进行针对性消毒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前 言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人类冠状病毒,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已经构成全球大流行[2],截至2020年9月24日,全球已有212个国家/地区出现超过3 100万例确诊病例,累计超过97万人死亡[3]。传播途径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因而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已证实飞沫和接触传播是SARS-CoV-2的主要传播途径[4],可在粪便、尿液、精液、新生儿羊水和鼻咽拭子样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提示存在粪–口途径或母婴传播的可能[5–8]。SARS-CoV-2传播途径复杂多样,其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越久,波及范围就越广,增加人群感染的风险,也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整理SARS-CoV-2与环境耐受力的相关研究,并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等进行比较,分析该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潜力,以期为全球疫情防控及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
1
SARS-CoV-2在常见生活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
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病毒种类、病毒载量等,外在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和紫外辐射等[9–10]。研究发现SARS-CoV-2与SARS-CoV、MERS-CoV及甲型流感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不同(表1),SARS-CoV-2在不锈钢、塑料及玻璃等常见生活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较长,而在铜和纸巾等材料表面的存活时间较短。
1.1 在不锈钢表面的存活时间
不锈钢材料可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而不生锈,在生活、工业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很多生活、工业用品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如餐具、电梯表面、扶手、门把手等。研究表明,在21~23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为40%的条件下,5.6 h后在不锈钢表面SARS-CoV-2的载量降低50%,48 h后仍有病毒存活,与SARS-CoV、MERS-CoV的存活时间相近[11, 14]。Chin等[13]发现,在室温条件下,SARS-CoV-2可在不锈钢表面存活7 d左右。Warnes等[15]的研究结果提示,在21 ℃和30%~40% RH条件下,人冠状病毒229E(human coronavirus 229E,H-CoV 229E)在不锈钢表面持续存在5 d后仍有传染性。与SARS-CoV-2类似,甲型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曾多次引起世界大流行。其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存活1~2 d(≥22 ℃)[17–19],而在20 ℃和55% RH条件下,在不锈钢表面可存活14 d[16]。
1.2 在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生活、工业塑料制品包括塑料袋、塑料水杯、矿泉水瓶、塑料桌椅等。随着COVID-19在全球愈演愈烈,塑料制品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介质。van Doremalen等[11]的研究表明,在21~23 ℃、40% RH条件下,SARS-CoV-2和SARS-CoV在塑料表面持续存活3 d后仍有传染性,而Chin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SARS-CoV-2甚至可在塑料表面存活7 d左右(室温,65% RH)。Duan等[20]发现SARS-CoV可在塑料表面存活4 d左右。MERS-CoV在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约为2 d[14],H-CoV 229E可存活5 d(21 ℃,30%~40% RH)[15]。
1.3 在纸质表面的存活时间
纸张可用于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属于日常办公、生活及学习所需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Chin等[13]的研究表明,SARS-CoV-2在打印纸或纸巾上仅可持续存在3 h,却能在钞票表面存活4 d。发表在《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SARS-CoV可在报纸或滤纸上存活4 d左右[20]。在纸板表面,SARS-CoV-2可持续存活24 h,而8 h后SARS-CoV就失去感染性[11],与甲型流感病毒在纸巾或杂志封面的存活时间相近(8~12 h)[17]。
1.4 在铜表面的存活时间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在我国的消费量仅次于铝。在铜制品表面,SARS-CoV-2可持续存活4 h,而SARS-CoV在8 h内仍保持活性[11]。甲型流感病毒在铜表面存在6 h后失活[18],而H-CoV 229E在黄铜(铜含量>70%)或铜镍合金(铜含量<70%)表面的稳定性更低,存活时间<2 h,且病毒存在时间的减少与铜在黄铜和铜镍合金中含量的增加成正比[15]。研究表明,铜有抑制病毒活性甚至杀灭病毒的作用[21, 23]。
1.5 在其他材质表面的存活时间
以玻璃、木材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以纤维、棉花为原料的衣物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SARS-CoV-2可在布料和木片表面存活2 d,在玻璃表面可存活4 d[13]。甲型流感病毒可在木片表面存活2 d,而在布料表面只存活8 h[19],与Bean等[17]对流感病毒在睡衣表面的存活时间研究结果一致(8~12 h),但也有研究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可在棉花和纤维上存活7 d[16]。SARS-CoV在木片表面的存活时间低于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1 d),在棉布片上的存活时间为4 h[12]。SARS-CoV在不同条件下可在玻璃表面存活2~4 d[12, 20],甲型流感病毒可存活1 d[21]。
2
SARS-CoV-2在冷冻食品及其外包装的存活时间
冷冻食品分为冷却和冻结食品,比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放时间长,主要包括肉、禽、水产、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市场需求量大。冷链物流可以保证冷藏或冷冻食品在消费者购买前的所有环节(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均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然而,在保障食品品质的同时,冷链物流也可能为病毒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延长病毒的存活时间[24]。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新发地发生COVID-19疫情,6月12日对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采样检测中发现SARS-CoV-2核酸阳性[25],之后多地(深圳、安徽、山东等)也陆续在冷冻食品外包装或相关食品表面的样本中检测到SARS-CoV-2核酸,例如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冷冻南美白虾[26]、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27]和从挪威进口的冻尖吻平鲉[28]。尽管陆续从冷冻食品的外包装中检测出SARS-CoV-2核酸,但目前还没有从相应的食品中分离培养出病毒的报道。核酸检测阳性提示这些冷冻食品或外包装上曾经或现在携带SARS-CoV-2,但未分离出活病毒可能是因为病毒含量低、培养条件不适合病毒生长或者已经全部死亡,此时感染能力较低或没有;如果分离获得病毒,提示感染性强,也为SARS-CoV-2可通过物品传染人提供证据。
研究表明,病毒可在冷冻食品中存活较长时间[29],如伪狂犬病毒可在冷冻猪肉中持续存在35 d(−18 ℃)[30]。2020年9月6日,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未经同行评审的生物医学预印本bioRxiv上的研究表明:在4 ℃条件下,附着在三文鱼表面的SARS-CoV-2可持续存活8 d,而在25 ℃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可达2 d[22]。另外一项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在4 ℃、−20 ℃和−80 ℃条件下,SARS-CoV-2在鱼肉、鸡肉和猪肉表面均可存活21 d以上[31],提示冷冻食品可携带SARS-CoV-2成为一种新的传播途径,给接触者(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带来较大的感染风险。
3
SARS-CoV-2在排泄物和分泌物中的存活时间
3.1 在排泄物中的存活时间
粪–口途径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如呕吐物、尿液、粪便等)进行传播。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随排泄物从患者或携带者体内排出后,可污染水源、食物和餐具等,导致易感者感染[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指出在粪便及尿液中可分离到SARS-CoV-2。另外有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粪便中病毒脱落的持续时间为6~10 d。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某流域的生活污水浓缩后进行检测发现SARS-CoV-2核酸阳性,提示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8, 33]。SARS-CoV可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存活4 d,在呼吸道标本中存活7 d[34],能在医院废水、生活污水和自来水中存活2 d,在粪便中可持续存在3 d,而在尿液中可存活长达17 d[35](表2)。
3.2 在分泌物中的存活时间
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传染源通过谈话、咳嗽、喷嚏等方式排出包含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感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COVID-19的主要传播方式,其他通过痰液、鼻腔黏液或唾液等分泌物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有SARS、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等[40]。实验证明,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距离可>6 m[41],而SARS-CoV-2在痰液、鼻腔黏液和唾液中的载量很高[40, 42],病毒从患者体内排出时对医护工作者及家属都存在巨大健康威胁,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研究表明,在21 ℃、40% RH条件下,SARS-CoV-2在痰液和鼻腔黏液表面的存活时间约为24 h[39]。在21~23 ℃、40% RH的实验条件下,SARS-CoV-2和SARS-CoV在气溶胶中可存活约3 h[11],而在室温条件下,SARS-CoV-2在气溶胶中可存活16 h[36]。Pyankov等[37]的研究结果揭示MERS-CoV可在气溶胶中存活1 h(25 ℃,79% RH),为美国本土出现首例MERS-CoV人传人感染病例提供证据。另外,在室温条件下,SARS-CoV可在痰液中存活≥4 d[20],而李敬云等[38]的研究也表明SARS-CoV可在痰液中存活>3 d(表2)。
4
SARS-CoV-2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4.1 在不同温度的存活时间
温度对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影响尚不清楚[43],但巴西的一项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 ℃,每日累计确诊COVID-19病例数会减少4.90%(t=−2.29,P=0.023)[44],而且温度对病毒的存活能力是有明确影响的,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SARS-CoV-2在4 ℃时比较稳定,第14天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仅降低0.7个对数单位,而培养温度升高至70 ℃,病毒灭活时间仅需1~5 min[13]。Matson等[39]研究发现,在27 ℃时SARS-CoV-2可在鼻腔黏液或痰液表面存活约10 h,当温度为4 ℃时,其在鼻腔黏液表面可存活约36 h,在痰液表面存活约48 h。在4 ℃条件下,SARS-CoV在脱氯自来水中可持续具有活性14 d,而当温度为20 ℃时,该病毒只在2 d内有感染性[35]。另一项研究发现SARS-CoV在室温(约22 ℃)条件下的鼻咽抽吸物中可存活7 d,当放置在4 ℃条件下时可存活>27 d[34]。Gundy等[45]研究也表明温度差异对病毒存活时间具有影响,23 ℃条件下,H-CoV 229E在自来水中10 d内失活,而当温度降低为4 ℃时,25 d后仍可以检测到病毒。
4.2 在不同湿度的存活时间
湿度差异会直接影响病毒的稳定性和传播性[14],而RH的降低利于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与之相对,增加空气的绝对湿度,可有效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悬浮和扩散,从而抑制其传播[46]。Ma等[47]利用数学模型研究温度、湿度和昼夜温差对COVID-19患者每日死亡率的影响,发现COVID-19死亡率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而与RH呈负相关。在较低的RH中,流感病毒保留了较大传染性,当RH>40%时,病毒被咳出后就迅速失活[48]。在27 ℃、85% RH条件下,SARS-CoV-2可在鼻腔黏液和痰液表面存活约10 h,而在21 ℃、40% RH条件时,可存活约24 h[39]。另外在相同温度(30 ℃)时,MERS-CoV在30% RH条件下可存活2 d,而在80% RH条件时只存活1 d[14]。SARS-CoV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可在22~25 ℃、40%~50% RH条件下保持5 d的生存能力,而在38 ℃、>95% RH条件下则迅速失活[49]。实验发现,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的滴度在20% RH和80% RH条件下分别降低0.5和2.5个对数单位(4 ℃,不锈钢表面)[50],提示病毒在RH较低时更稳定。
5
灭活病毒的方式
病毒通常寄生于活细胞中,但离开活体组织仍可在外界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存在感染风险。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酯类病毒,大部分市售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环境中的病毒,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也能使病毒快速失活,继而失去感染能力。
5.1 物理方法
SARS-CoV-2与SARS-CoV的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约80.0%,均属于冠状病毒属[51],冠状病毒对热和紫外线均敏感。研究发现,56 ℃加热30 min或70 ℃加热15 min,均可有效杀灭SARS-CoV[52]。另外,Ansaldi等[53]研究发现使用紫外线(40 mW/cm2)作用2 min即可破坏SARS-CoV和甲型流感病毒的核酸,使其失去全部活性。
5.2 化学方法
《消毒剂使用指南(2020版)》中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SARS-CoV-2,但其对氯已定类消毒剂不敏感[54]。70%异丙醇作用30 s和0.26%次氯酸钠(84消毒液)作用5 min均可减少SARS-CoV-2在坚硬、无孔物体表面(如不锈钢、玻璃等)的存活时间。研究表明,使用62%~71%的乙醇、0.5%的双氧水漂白剂或含有0.1%次氯酸钠的家用漂白剂消毒物体表面时,冠状病毒可在1 min内失活[55]。
6
新冠病毒疫苗出现抗体依赖的致病性增强的可能性
对于一些病毒,先前存在的抗体可能增强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加剧感染和发病,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依赖的致病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ADE主要是由非中和抗体或者低滴度的中和抗体引起,是由于病毒抗体复合物或补体与受体结合而更易感染细胞,或者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病毒的复制[15]。猫传染性冠状病毒、SARS-CoV存在ADE现象,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产生低浓度中和抗体。因此,新冠病毒疫苗产生ADE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大规模使用疫苗的决策,一定要依据公开发表或发布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积极推进,谨慎部署。
7
讨论
除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外,SARS-CoV-2因能够在多种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故而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与SARS-CoV-2在不锈钢和塑料表面存活数天不同,其在铜制品表面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可能是因为铜属于过渡元素,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离子会冲击病原体,在细胞膜或病毒涂层上穿孔,并产生自由基,加速杀死细菌或病毒[56–58]。研究发现SARS-CoV-2可在纸板中存活24 h[11]、在纸币表面持续存在4 d[13],提示接收快递包裹以及使用纸币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尽管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被SARS-CoV-2污染的概率较低,目前也没有因为接触被污染的快递包裹而感染SARS-CoV-2的报道,但海关和快递公司仍应按防疫要求加强对此类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尤其是来自国外的包裹。同时,人们应该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消毒剂,尽可能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SARS-CoV-2在低温低RH条件下的存活时间长,尤其在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冷冻猪肉、牛肉和海鲜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易受污染。近5个多月以来,我国先后从北京、大连、烟台、深圳和芜湖等地的冷冻食品中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此外,全国也多次出现零散病例,其中在大连(海产品企业员工)、青岛(冷冻海鲜装卸工人)和天津市(冷冻食品装卸工人)出现的本土病例均与冷冻食品相关,提示对于冷冻食品的进口管理,应加强人、货同检,降低冷冻食品污染、密切接触者感染后造成的输入风险。而购买、食用冷冻食品时,需有安全防护意识: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勿食患病动物及其制品;购买、处理冷冻食品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触碰后不宜再触摸口眼鼻,应及时洗手消毒;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分开使用,减少生食食材的摄入;食物需要充分煮熟后再食用;在烹调加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甲型流感病毒相似,SARS-CoV-2可通过患者咳嗽从鼻腔、口腔中喷出的微小液滴颗粒进行传播,也能通过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染性高,隐蔽性强。尽管目前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但海外输入病例仍不断增加,而且SARS-CoV-2的溯源和传播特性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将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我国应对COVID-19疫情的新策略。研究证实当社交距离≥1 m(RR=0.15,95%CI:0.30~0.73)、出入医疗机构佩戴口罩(RR=0.30,95%CI:0.22~0.41)或平时佩戴口罩(RR=0.56,95%CI:0.40~0.79)均可有效降低感染SARS-CoV-2的风险[59],佩戴口罩还可降低感染者传染给周围人群的概率。另外,SARS-CoV-2在纸币、布料等物质表面存活一定时间,因而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同时避免被传染或传染他人。
《消毒剂使用指南(2020版)》中指出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消毒剂类型主要有醇类、含氯、二氧化氯、过氧化物、含碘、含溴、酚类、季铵盐类等,其中醇类、含碘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可适用于手和皮肤等体表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含氯、含溴和二氧化氯消毒剂可用于水(包括饮用水、污水等)、医疗器械或空气的消毒处理[54]。
SARS-CoV-2离开人体后,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受到物体表面、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各研究团队开展实验的条件和目的不尽一致,病毒在同一物体的表面存活时间也有较大差异,部分结果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综合现有数据发现,SARS-CoV-2在气溶胶的存活时间最短(3 h),而在不锈钢表面、冷冻食品以及粪便中可持续存活1周以上,进一步证实COVID-19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同时也存在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提示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切断明确或潜在的传播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 者:黄虞远, 张思慧, 周娟, 朱文涛, 黄倩妮, 杨晶, 徐建国
黄虞远:文献检索、数据整理汇总、论文撰写
张思慧、周娟、朱文涛、黄倩妮:文献检索、数据整理、复核
杨晶:项目设计、论文修改
徐建国:项目设计、论文撰写、修改
转自微信公众号疾病监测杂志: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