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十大医疗热点
时间:2021-02-19
近年来,全球化正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全球各地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区域经济依存度更加紧密,国际旅游和商务活动也更加频繁。不断提速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也让当今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卫生风险。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造成了重大冲击。
世界各国在应对本次疫情时深受考验,各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体系有所不同,但是通过本次疫情,也让各国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更加重视生命科技的发展,更加重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梳理了未来全球的十大医疗热点。
1. 世界各国竞相研发新冠疫苗,或引来新的疫苗争夺战
在2020年年末,多款新冠疫苗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医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相关疫苗的研发,同时开展多个临床研究。与此同时,英国、俄罗斯等国已率先开始为民众接种疫苗,法国、德国、罗马尼亚、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也公布了新冠疫苗接种计划。
来源:BBC
不过,鉴于目前已生产上市的疫苗数量有限,首先面临如何分配的问题。除了发达国家之外,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是否也会获得更加均等的接种机会,将成为新的社会课题。据法新社报道,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Hans Kluge)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球95%已使用接种的冠病疫苗剂量仅局限于10个国家,呼吁更加公平地分配疫苗。
2. 全球抑郁症患者与自杀人数激增,心理健康再次受到瞩目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导致全球数千万人失去的宝贵的生命,而且也造成了大量企业倒闭,全球不同范围内失业人群骤增,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担忧与不安。疫情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不容小觑。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选择自杀的人数中女性占多数。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数据,2020年10月和11月日本自杀者分别约为2200人和1800人。2020年1月至11月的自杀人数高有1万9000多人。其中,10月的自杀者,与去年同月相比,女性增加了约83%,男性增加了约22%。
来源:forbesjapan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当前抑郁症已成为21世纪人类主要杀手。严重的患者中有15%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孤独和社会孤立。面对这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人群,全社会尤其是身边的亲友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科普与预防显得尤其重要,早预防早干预,以免更多悲剧发生。
3. 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将持续发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再次备受瞩目,除了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利用技术与模式创新,发起轻问诊与健康咨询等服务外,很多公立医院也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中心与互联网医学平台,强化了远程会诊、咨询服务,一定程度上为减少患者去医院就诊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间接实现了患者分流、常见病复诊与轻症筛查。远程医疗在2003年与2020年这两段疫情之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另外,很多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选择居家的人数较多。COVID-19大流行之际,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让患者可以安全地在家获得远程问诊等服务。日本等国也首次承认了线上问诊“首诊”的可能性。
来源:厚生劳动省“在线诊疗适当实施相关指针”
目前,远程医疗已经成为医疗保健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但是远程医疗本身并不能解决实际的治疗问题。虽然,疫情期间很多患者不愿意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网上健康咨询,但是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面对面就诊和远程医疗相结合的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老百姓对医疗的多样化需求,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互联网医疗领域。
4. 全球医护人员不足引重视,医护人员的培养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发布的《2020全球护理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目前存在590万护士的巨大缺口。除了护士之外,很多国家的医务人员也一直存在缺口。WHO表示,护士占全球卫生工作者的一半以上,为卫生系统提供至关重要的服务。WHO发出紧急呼吁,鼓励各国多培养专业的医护人才。
来源:NHK
报告指出,全球护士人数为2790万,其中专业护士1930万。2018年,全球护士缺口达590万,并且分布不均,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拥有全世界80%的护士,护士缺口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中低收入国家护士缺口尤为严重。发达国家医护人员的问题主要是从业群体年龄结构较老,过度依赖国际招聘,供应能力不足等。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预测,如不采取行动,至2030年全球护士队伍缺口将高达460万人。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博士指出,各国“应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这一问题已变得空前突出。此时此刻,护士们正奋斗在抗击新冠病毒的前线,不舍昼夜地挽救生命和保护全体公众。西太平洋区域各国政府必须要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将其作为应对卫生挑战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不仅应对新发传染病等卫生挑战,也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和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所带来的卫生挑战。”
5. 生物医药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与当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也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生物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与化学药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小,因此备受关注,也是资本追逐的主要对象。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生物医药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生物药品已被广泛应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病等病种的治疗中。欧洲的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也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处于世界前列。亚洲国家日本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成为亚洲领先。除日本以外,中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除北美、欧洲以外的另外一个生物医药中心。
6. 慢病管理助推家庭医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家用医疗设备与可穿戴设备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健康管理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帮助患者诊断各种慢性疾病的家用医疗设备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家庭医疗市场的价值在到2021年预计将达到2573.4000万美元,2016年至2021年期间以8.6%的速度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家用医疗设备行业受到资本市场关注,正式迈入黄金发展期。
便携式设备包括血糖监测、妊娠检测套件、艾滋病毒检测套件和心率监测系统等,患者可以在家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疾病的人口增加、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家庭医疗市场预计将有显著增长。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体检的需求的增加更是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来源:搜狐健康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刺激了家庭护理设备和介护服务的发展。移动产品(如步行器、起重机、拐杖、轮椅、移动滑板车)的需求大幅增加也是推动家庭医疗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需求,提供家庭医疗设备的公司通过合作扩大并推出新的类型的家庭医疗设备也是大势所趋。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品、核酸检测盒、ECMO等医疗器械需求激增,部分医疗器械和产品持续脱销,各国卫生医疗等相关部门也紧急出台了加快审批、加强监管、保障医疗器械安全等多项政策。
7. 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未来的医疗,北美、亚洲和欧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近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工智能(AI)、ICT的发展浪潮也逐步涌向医疗领域。无论是社区医疗还是先进医疗,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未来生活的高新科技,新一代人工智与健康医疗行业不断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德勤发布的《未来已来·全球AI创新融合应用城市及展望》(下称报告)中指出,“我们预测未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美元的规模,约合人民币104万亿元。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更快地挖掘医疗记录,为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在读片等某些领域已凸显出其优于人工的优势。谷歌的DeepMind在基于分子数据检测乳腺癌方面表现突出,平均为11.5%。除此以外,在新药研发领域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在医疗保健行业找到颠覆性技术。
来源:NHK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北美洲、亚洲、欧洲地区获得长足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与投入的加大,北美、亚洲和欧洲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目前人工智能已应用在大肠癌、胃癌、乳腺癌、皮肤癌、脑动脉瘤、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来辅助医师进行更加高效和准确的诊断,尤其是图像分析诊断、病理读片等方面备受期待。
来源:NHK
8. 全球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加速扩大,康复机器人市场增长至32亿美元
康复是“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急性期康复、急性期后康复和长期护理三阶段康复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康复医疗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由于不同地域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的差异,康复医学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康复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此外,为了更好的缓解护理人员不足和减轻护理者的业务负荷,近年来对医疗与康复机器人的期待越来越高。在康复医学人才供给、大众康复意识、康复资源总量等各方面发展中国家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
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包含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等多方面的领域,是医工结合的完美呈现。在康复机器人领域,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领先的技术优势。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器人以手术支援机器人为主,随后在康复和护理支援等方面的机器人市场迅速扩大。2020年起,辅助高龄者的自立支援和减轻从业者的负担的“看护机器人”获得了快速发展,通过护理机器人来辅助老年人在床和轮椅之间的移动、日常康复训练、洗澡、认知症患者的传感器等已比较成熟。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预测,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从2012年到2022年,市场占比明显提升。据估算,未来5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外骨骼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机器人的平均增速。
随着医工结合的深入,临床与工程学等其他领域开发的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康复治疗中。比如,在进行恢复手臂和手指功能的康复治疗时,患者能够将手臂和手指移动到多大范围内的“功能评价”是重要的指标。
来源:NHK 手腕90度上举运动
本田的步行训练器“Honda 歩行助手”
来源:newswitch
9. 全球资本加码医疗健康投融资,生物医药融资额高居榜首
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全年1亿美元以上融资交易205起,占比高达9%。其中,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高居榜首,超过数字健康和器械之和。投资全球医疗健康最为活跃的机构是OrbiMed,全年破纪录的累计出手50次,主要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生物药具有副作用少、治疗效果高等优点。2021年1月7日富士胶片(东京)宣布在美国新设生物医药品的制造据点, 投资额超过2000亿日元。2020年度投融资主要集中在远程医疗、体外诊断、家庭护理、疫苗研发等领域。2021年生物医药、医疗物资领域投资的比例有新增趋势。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焦点,融资项目聚焦小分子药物领域。
来源: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
10. 电子健康档案(EHR)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进一步标准化和云端化
由于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数据的共享变得尤为重要。卫生与公众健康领域的信息共享有助于推动创新,并为推进电子卫生记录互操作性和标准化铺平道路。电子健康档案(EHR)是以个人健康、保健和治疗为中心的数字记录,是个体化的数字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可以跨越不同的医疗机构和系统,并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患者康复和降低医疗费用等。更多的医院和医疗系统开始向云平台转型,部分养老机构与微软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巨头合作,托管他们的电子病历和信息系统,以提供实时数据洞察和更多存储解决方案。
来源:forbesjapan
随着医疗效率的提高,统一管理患者健康信息的EHR将会越来越重要。由于引进电子健康档案还存在成本方面的问题,因此,人们期待低价格化的云型EHR系统能够早日普及。
参考资料:
1. Forbes:Top 10 Healthcare Industry Predictions For 2021
https://www.forbes.com/sites/sachinjain/2020/12/16/top-10-healthcare-industry-predictions-for-the-year-2021/?sh=1847e2bf2d07
2. Fierce Healthcare:7 predictions for what lies ahead for health tech in 2021
3. Fierce Healthcare:Industry Voices—Sure, COVID-19 will still be with us in 2021. But what else lies ahead for healthcare?
4.The 5 Biggest Healthcare Trends In 2021 Everyone Should Be Ready For Today
https://www.forbes.com/sites/bernardmarr/2020/11/23/the-5-biggest-healthcare-trends-in-2021-everyone-should-be-ready-for-today/?sh=5d192ee321c0
转自微信公众号云起仁长健: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