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如何确保疫苗接种服务的优质和安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
时间:2020-12-03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厅召开“巡礼十三五”系列发布会(广东专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广东省疾控中心、阳江市阳西县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进展成效。热点问题,共同关注。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近年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做出了哪些改革?
“十三五”期间,是深圳卫生健康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我们主要是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改革。二是开放。三是创新。
首先,以改革来建机制,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系列改革,比如说我们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保障供应这四大体系的改革完善方面,我们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面,我们通过一些改革基本形成了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以及卫生综合监管的六大领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也逐步形成了能够维护公益性、保障可持续、调动积极性的公立医院的长效机制。同时也初步建立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基本医疗服务模式。
二是以开放聚资源,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实施的“三名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高质量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来加快社会办医等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通过这些改革政策,我们引进了国内外名校、名院来深办医,也聚集了一大批名科、名医落地深圳,形成了我们高质量医院发展和多元化办医的格局。
三是以创新来增强活力,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在深圳落地落实。
我们以“罗湖医改”模式作为深化医改的起点,在全市规划布局了创新性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核心就是以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这样一个体系内,首先根据深圳市的特点,我们构建两级架构,一个是以市属医院为主体建设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承担“建高地”的职责;同时以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组建基层的医疗集团,使我们的优质资源能够下沉,我们的工作重心能够下移,使居民在家门口能够便捷享受到,不仅仅是医疗服务还有健康管理,做“健康守门人”的服务,在这方面实现“强基层”的目标。
广东省近期在突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处置和卫生应急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在实战中,广东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广东的战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特质”“四支队伍”“五项核心能力”。
“一个特质”,是指广东省疾控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监测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的卫生应急队,始终保持着对新发传染病的高度敏锐。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经常像箭在弦上,时刻蓄势待发。
“四支队伍”,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疾控中心打造了四支全国一流的队伍,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队伍、实验室检验检测队伍、风险评估队伍和风险沟通健康传播队伍。这四支队伍在历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五项核心能力”,是指全面实时监测、及时评估研判、适时通报预警、快速应急处置和主动精准干预这五项能力。
广东省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
首先我们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对人才建设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县域医共体实行统招统管统用。
第二,采取实行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乡镇卫生院的一类财政供给以后带来一个问题,医务人员有了惰性,因为做多做少一个样,还会推病人,有病人让到县人民医院去看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不少优秀人才就流失了。所以在广东省实行了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还有六个允许,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在边远山区,政府有补贴,每个月补贴一定数量,鼓励基层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我们对基层的事业费也增加了下拨量。
广东省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疫苗接种服务的优质和安全?
疫苗是主要用于健康人,尤其大部分是儿童,因此疫苗的安全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疫苗安全管理纳入了十大民生实事。广东每年有6千万剂次的接种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为了全方位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让群众接种疫苗更安心、更便利,广东用“六个硬招”。
第一招,高标准冷链,确保每一支疫苗运输安全。
今年广东省实施了第三轮冷链系统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以更高标准为99家疾控中心改扩建疫苗冷库,为83家疾控中心配备了全新的疫苗冷藏车,为2427家预防接种门诊新配备了1620个后补式的冷库、5997台智能医用冰箱,这些措施实现了全省疫苗贮存、运输、使用全过程的实时温度监控,出现异常情况能实时报警。
第二招,“五码”联动,确保每一支疫苗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
今年3月我省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完成了与国家药监局疫苗追溯协同平台对接,实现了受种者编码、疫苗追溯码、冷链设备编码、接种单位编码和接种医生编码“五码”联动,保证了每一支疫苗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三招,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一次疫苗接种的安全和规范。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专门成立了省级免疫规划技术的专家组,手把手培训了5.4万名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标准化门诊建设实现全省百分百的全覆盖,科学设置了功能分区,保证每一支疫苗的接种都是规范安全的。对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实现了从接种门诊到县、到市、到省的四级监测和网络直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疫苗接种后的安全。
第四招,优化服务,确保每一次接种省时、省力。
2019年广东率先出台了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出台带来了两个改变。第一个改变,全省2岁以下的儿童,往返接种门诊的接种次数平均减少12次以上。第二个改变,2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因为减少了去门诊的次数,节省了家庭交通和误工支出平均1240元。
另外,通过推出“粤苗APP”和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让群众可以实现一键预约接种、一键获取接种提醒、查询接种记录,以及追溯每支疫苗的生产流通和接种情况。通过这项措施,我们也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彻底解决了以前接种门诊“进门靠挤”、”排队靠站”、”打针靠围”的烦恼。通过这些措施,每一次接种的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平均1小时。
第五招,探索设立特殊接种门诊,让更多群众得到疫苗的保护。
2015年我们省率先在全国设立成人接种门诊,让更多的成年人能获得疫苗的保护。2017年,广东还专门探索为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出生缺陷儿童等特殊人群,设立了特殊门诊,让这些群众得到疫苗的保护。
第六招,创新保险补偿,最大限度解除疫苗接种的后顾之忧。
2018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带来了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我们的补偿,同时将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到保险补偿当中。第二个转变,补偿的范围扩大了,原来只对确诊为异常反应的个案进行补偿,现在增加到不能排除异常反应的个案也纳入补偿范围。第三个转变,我们引进了人民调解组织参与异常反应补偿保险与调解,提高了效率,原来补偿的时间是90天,现在缩短为30天,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转自健康中国公众号: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