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应对下一波新冠疫情?专家:取决于三件事
时间:2020-11-17
9月13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在广州召开广东公共卫生论坛,全国一流的公共卫生及相关行业专家汇集一堂,聚焦预防医学领域,围绕广东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各抒己见。
“这样的声音和行动不仅现在需要,未来更加需要,不仅疫情流行时需要,疫情平息以后更加需要。”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玉润说。
更好地应对下一波新冠疫情,取决于三件事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流量大、对外交流频繁,一直面临较大的公共安全压力。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吴圣明会长表示,国外新冠疫情还在继续蔓延,目前仍在全力以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是近期香港疫情仍在继续,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令人担忧,广东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国外疫情还在继续蔓延,国内和省内的疫情已经风平浪静,但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疫情数据只是流行病带来的一个最直观的东西,但绝不是全部。”张玉润说。
有专家认为,下一波新冠疫情的暴发只是个时间问题。如何更好地应对取决于三件事: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对病毒的应对措施以及对下一次疫情所做的准备,同时有赖于健全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体系。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
预防为主的理念铸造强大公卫体系
“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公共卫生的干预的有效性,取决于整个社会改变其行为并采取有效干预策略的意愿。当全社会每一个细胞把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作为自觉自愿的思想和自动反应的行为准则时,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才是强大的。”张玉润说。
“但正如我们在每次流行病到来之后看到的,讨论公共卫生问题在疾病流行时成为一波热潮,从学界到民间,热度惊人。但随着疫情的远去,公共卫生的声音渐渐稀落直至消停,再次被人遗忘,然后等到又一次传染病的流行,公共卫生才重新被人记起热议,这样的情景一次次在人类的瘟疫史中循环重演。”张玉润说。
张玉润认为,成功遏制流行病取决于一个国家面对流行病的应急准备情况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监测系统和疾控机构等公共卫生部门的国家,通常将能够成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我们需要把防范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和行动纳入整个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甚至所有政府政策当中。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张玉润
“在当前疫情下的防控策略是常态化防控和应急相结合。早期发现迹象是最困难和最重要的。现在总结起来,其实我们在监测疫情和早期发现是有弱项、短板和不足之处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说。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
杨维中还说,当前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的,只能对法定传染病的异常变动进行预警,无法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早期预警。
杨维中指出,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早期预警上我们存在短板和漏洞:
1、现行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来源单一。当前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的,数据仅仅来源于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和住院的传染病报告卡。因此只能对法定传染病的异常变动进行预警,数据内容单一,仅包括患者个体基本信息、疾病名称和发病时间,没有旅行史、生活史、接触史等危险因素。
2、现行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关口滞后。现行传染病预警系统数据基于传染病报告卡,数据产生于已诊断为传染病的节点上,预警在已经出现聚集性病例的关口上,预警时间滞后于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节点、症候群节点(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节点,预警的敏感性很低。
3、现行的传染病预警技术落后。现行的传染病预警系统于2008年正式在全国运行,其平台架构、数据管理、模型构建是当时的理念和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在该系统中得到应用,数据源未得到拓展,数据整合能力差,算法缺乏智能化学习能力,预警技术水平和效率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
杨维中还指出,应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自动化地采集传染病危险因素、病原体、相关症候群、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信息等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及早、智能化地判别出传染病可能增加的流行风险或已出现的“苗头”并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尽可能提高预警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人为干扰和工作失察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
“这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不是疫情过后就抛之脑后。”杨维中强调。
大会现场
羊城晚报数字版头版头条
转自羊城晚报羊城派: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阅读:9月13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在广州举行了“广东公共卫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