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2017-2030全球病媒控制应对策略
时间:2025-10-01
应对病媒传播疾病的战略方案:
蚊子、苍蝇、臭虫和其他病媒生物通过传播病毒、寄生虫和细菌,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感染疟疾、登革热、利什曼病、恰加斯病和寨卡病毒病等疾病。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项全球病媒控制新战略,该综合战略获2017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并得到成员国决议支持。
1、人类面临的病媒传播疾病威胁
随着无序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及国际旅行贸易增长,人类与病媒接触频率显著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更助推其全球扩散。近年病媒传播疾病呈现向温带地区扩张趋势,已在所有世卫组织区域形成持续性或暴发性流行。
• 蚊类(多种):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日本脑炎、淋巴丝虫病、疟疾、黄热病、寨卡病毒病、裂谷热、西尼罗河热
• 蚤类:鼠型斑疹伤寒、鼠疫
• 蝇类(多种):盘尾丝虫病、非洲人类锥虫病
• 螨虫与虱子:立克次体痘、斑疹伤寒
• 白蛉:利什曼病(皮肤型、黏膜皮肤型及内脏型)
• 螺类:血吸虫病
• 蜱类:莱姆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蜱传脑炎、斑疹伤寒
• 锥蝽:恰加斯病
【关键数据】
• 风险:80%的世界人口面临一种以上病媒传播疾病威胁
• 负担:17%的全球传染病负担是由于媒介传播疾病造成的
• 死亡率:每年超过70万死亡人数是由媒介传播疾病引起的
2、战略目标
本战略旨在通过因地制宜的可持续病媒控制措施,降低疾病负担与威胁。成功实施取决于各国能否调整强化病媒控制与监测体系,配备必要人力财力资源,并制定国家战略目标。
1)核心指标(以2016年为基准):
• 死亡率降低:2020年≥30% → 2025年≥50% → 2030年≥75%
• 发病率降低:2020年≥25% → 2025年≥45% → 2030年≥60%
• 疫情预防:2016年无本土传播的国家均维持零流行 → 2030年所有国家均无流行
2)消除贫困的关键抓手
病媒传播疾病在贫困地区肆虐,每年导致超5亿人患病并阻碍社会发展。本战略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推进,直接助力目标1、3、6、11、13、17的实现:
消除贫困 | 3. 健康福祉 | 6.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可持续城市 | 13. 气候行动 | 17. 全球伙伴关系
3)面向未来之投资
转向整合、因地制宜的病媒控制,将更经济。
本战略全球年成本3.3亿美元,即每风险人口每年约 0.05 美元,涵盖人员培训、协调机制与监测能力建设,不足当前仅针对疟疾、登革热和恰加斯病防控投入的10%。
资金分配:• 协调规划24% | • 人员培训43% | • 病媒监测33%
3、创新行动框架
概述关键的优先行动,这些行动将增强能力、改善监测,并更好地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和疾病的行动。
高效、因地制宜、可持续之病媒控制
1)四大行动支柱
• 强化跨部门协作:整合多病媒多疾病防控资源
• 社区动员:引导居民清除病媒孳生地、改善住房条件
• 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国家一体化病媒及干预监测网络
• 技术整合应用:因地制宜选择组合防控工具
2)基础支撑
• 能力建设:扩充公共卫生昆虫学家队伍,强化现场及实验室能力
• 科研创新:加强新型技术证据研究,优化现有工具实施策略
3)赋能要素
国家主导;
倡导、资源动员与伙伴协调;
法规、政策与规范支持;
4、什么是病媒综合控制?
对于大多数病媒传播的疾病,以病媒为目标进行预防是首要也是最好的方法。数以百万计的人已经从病媒控制中受益疟疾、南美锥虫病和盘尾丝虫病的病例大幅减少。但病媒控制尚未充分发挥其潜力,也未持续对其他疾病产生最大影响。
需要采取综合办法,以便:
能力提升 | 协同增效 | 监测优化 | 整合行动
【成熟防控措施】
• 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处理蚊帐
• 社区室内滞留喷洒
• 个人防护(长袖衣物/驱避剂)
• 储水容器管理(加盖/清空/清洁)
• 废旧轮胎容器清除(社区固体废物管理)
• 房屋改造(纱窗/墙面抹灰/屋顶材质更新)
• 积水处理(化学/生物杀幼剂)
【前沿技术方向】
• 释放基因修饰/不育病媒以替代野生种群
• 空间驱避剂阻断病媒入户
• 带毒诱饵陷阱监测系统
• 新型作用机制杀虫剂
• 病媒控制与医药疫苗协同方案
转自:虫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