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级预防医学会学术会议暨广东公共卫生论坛在广州顺利举办
时间:2025-10-01
9月26日至28日,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的2025年省级预防医学会学术会议暨广东公共卫生论坛在广州举办。
会议以“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中华预防医学会以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的预防医学会、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百余名领导和专家出席及参加,围绕公共卫生、医防融合等重点热点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广东省卫健委、省疾控局领导及委、局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省疾控中心、省职防院、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省精神卫生中心、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省皮肤病医院、省口腔医院等省直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我会副会长、咨询专家,各地市疾控中心领导、预防医学会会长,广大基层疾控及医疗卫生机构等600余人现场参与这场学术盛宴。
会议暨论坛现场
开幕式
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作《公共卫生现代化的思考》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公共卫生现代化的七大中国特色。他指出,历经76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成效也在不断提升,人均寿命已达到79岁。当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正在逐步落实,这是公共卫生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现代化发展道路。
李斌会长作主旨报告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格局变革、科技加速迭代,人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需要省级学会加强联动、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应对新挑战”。
杨峰副会长致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群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全球疾病谱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多重挑战,科技发展为疾病防控带来新机遇。他呼吁各地疾控系统加强协同,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共同构建更加坚韧的公共卫生网络。
李群副主任致辞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以“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迈向更高层次。他强调,公共卫生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呼吁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吴圣明会长致辞
筑牢公卫防线 强化医防融合
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进程中,推动医防融合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邬堂春在《医防融合,促进健康美好生活》的专题报告中强调,在三级预防体系中,一级预防(涵盖病因预防、风险预测、早期预警)是应对慢性病等健康挑战的根本,“如今,人们正从疾病治疗,如肥胖、失眠、高血压、肺功能下降等,转向重视室内空气污染、吸烟、饮酒及膳食营养等病因预防,这是医防融合的体现,也是最有效、经济的防控策略。”
邬堂春院士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在题为《健康之光》的报告中,聚焦维生素D缺乏这一普遍性健康问题,提出了医防融合的实践思路。她指出,通过其团队研发的光疗设备,能高效、安全地合成维生素D,为避免维生素D缺乏所影响的骨骼健康、免疫、神经、代谢等多系统功能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顾瑛院士作学术报告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冯子健作《积极推进免疫预防高质量发展—以HPV疫苗免疫预防为例》报告,强调要改进和提升我国免疫规划与免疫服务。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等主持。
在专家访谈环节中,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张永慧首席专家担任主持,江西省预防医学会会长李中坚、天津市预防医学会会长顾清、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会长柳东如、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夏时畅、海南省预防医学会会长罗会明聚焦“公共卫生与全生命周期健康”这一主题,就“分别从公共卫生、医防融合视角,谈对全生命周期健康体系建立的理解”、“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政策瓶颈是什么?”及“如何提升全民主动健康意识并付之行动?”等问题展开思维碰撞及分享,让人备受启发、获益匪浅。
专题讨论环节
聚焦热点议题 共探发展路径
除主论坛外,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四个分会场,涵盖预防接种、医防融合、体重管理、精神卫生等热点议题,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好评如潮。
“预防接种与传染病防控”专场分享了广东在蚊媒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数字化等方面的实践进展;“医防融合”专场则探讨了公卫医师培养、呼吸道病原监测、宫颈癌消除策略等话题;“体重管理与健康生活方式”分会场从多学科角度探讨肥胖防控路径,包括科普传播、临床管理及AI健康设备应用;“精神卫生与健康”专场则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传统文化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价值以及长效针剂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经验。
现场主要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