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立省级指导中心,安宁疗护发展进入新阶段
时间:2025-01-26
1月16日,广东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以推动全省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训、服务实施与质量控制等工作开展。
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我省安宁疗护事业步入了一个更为规范、专业的发展阶段,更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对满足临终患者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
01 中心是广东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新成果
安宁疗护聚焦于那些身患重病、生命进入终末期的患者,为他们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全方位的照护和支持,帮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够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这不仅是现代医学的温度延伸,更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安宁疗护作为一项社会民生工程,受到国家重视和社会关注。2017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先后启动了三批次的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广东省现有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汕头、中山6个国家级试点城市。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元亮介绍,为适应形势需要,积极推动安宁疗护更好的发展,省卫生健康委于2024年在全省21个地市全面铺开安宁疗护试点,进一步扩大服务供给,力争到2027年底每个县(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率先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覆盖全省、城乡统筹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为加快推动这一进程,省卫生健康委决定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成立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这是省卫生健康委成立的首个全省老年健康工作方面的指导中心,也是自2023年全省老龄工作机构改革以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最新成果。
刘元亮强调,中心要全面履行职责,建设高效管用的专职机构,加快制定省安宁疗护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加强数据信息支撑,以及强化沟通协作,推动全省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心设主任一名,执行主任一名,副主任四名,负责统筹、领导与分管中心相关工作。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和专家组,其中专家组分为医疗组、护理组、人文关怀组和科研培训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获聘为中心主任一职。他表示,医院于2019年成为深圳市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近年来,已帮助超110名安宁疗护患者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积累了丰富的安宁疗护实践和管理基础。
何裕隆表示,医院将全力支持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广东安宁疗护体系,并推动相关科学研究、标准制定、人才培训、服务实施及质量控制等工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元亮为何裕隆颁发中心主任一职聘书
02 中心2025年工作重点和三年发展规划公布
“是的,医生!我尊重我妈妈的选择。”2024年8月,71岁的张阿姨被诊断出晚期肺癌,尽管经过全力治疗,但病情仍未好转。于是,她和女儿开始了解并接受了安宁疗护,选择善终。张阿姨还签署了生前预嘱,表示愿意捐献遗体、眼角膜,留下大爱。
中心执行主任、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程瑜教授介绍,安宁疗护主要面向那些诊断明确、不可逆转的疾病终末期患者,这包括肿瘤和非肿瘤慢性疾病的终末期患者,涵盖全年龄段群体。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同时也是老年人口大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临终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目前,广东各地都有在积极探索安宁疗护的新模式,但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程瑜表示,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整体推进全省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培养安宁疗护专业人才,提升省内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安宁疗护机构联动与统筹管理,让高质量、标准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惠及全省人民。
揭牌仪式上,中心公布了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的发展规划及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初创开局,建章立制,包括明确组织架构、组建专家团队、编制服务规范、探索建立信息数据库。
2026年:规范落地,培训启航,包括建设医教研基地、组织专业培训与临床实践、启动科研项目、完善数据平台。
2027年:管理提升,试点精进,包括开展试点评价工作,提炼试点经验、打造标准化管理工具、遴选和打造基层示范机构。
程瑜透露,2025年是中心成立初创之年,将在明确组织架构、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组建学术委员会及全省安宁疗护专家组、编制广东省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探索建设广东省安宁疗护医教研基地以及初步建立安宁疗护服务管理评价信息数据资料库等四个方面推进重点工作。
转自 广东卫生健康在线: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