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时间:2023-04-24
一年一度的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又到来了。自从1986年国家将4.25定为预防接种宣传日,至今已经37年。每年的主题不同,今年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这主题看似平凡,但深入品味,却蕴藏着内涵与深意。
什么是健康生活?
首先,何谓“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追求的生活方式,或者讲是一种生活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要“健康地活着”,并贯穿于人的全生命周期——从生命的开始到终结,都得到健康的维护。但在真实世界中,要健康地活着,并不容易实现,每一个人的生存,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社会制度、疾病、营养、医疗条件、社会活动,等等。
在上述因素中,一些是不容易改变的,如遗传和环境,非人力可为;而另一些,则有可能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之下得到控制,如疾病、营养、医疗条件等。可见,“健康生活”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成为人类生存过程追求的目标。
“共享健康生活”,是全指社会的人群,在同一社会制度之下,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种族,都可以共同享受到由社会制度带来的健康获益。
影响人的健康因素
如上文所述,影响人的健康因素中,一些是可以受控制的,如疾病、营养、医疗条件等。其中,“疾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种各样的疾病曾夺去过无数的生命。但人类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也获得了与疾病斗争的经验。
疫苗,就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中发明的行之有效的武器。依靠疫苗,人类消灭了天花,并即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一些上世纪流行严重的传染病如乙肝、伤寒、麻疹、流脑、乙脑等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最明显的是,在近三年的全球性流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疫苗对于终止疫情大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了接种疫苗,于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儿童01
多年来,我国的疫苗接种策略,主要针对儿童的疾病预防。儿童的免疫规划政策,已深入人心,大众已从心底里接受。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疫苗,已成为共识。近十多年来,我国由政府免费支持的儿童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5%以上,儿童的健康在接受预防接种政策之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成人02
但实际上,疫苗对于成年人甚至于全人群来说,同样也可以起保护作用的。而且,近年来,针对成人研发的疫苗品种来越来越多,如可预防流感的流感疫苗、可预防肺炎的肺炎疫苗、可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等都是非常优质的疫苗,适合于人的全生命周期中接种。其中,一些是适合青、中年的,如HPV疫苗、乙肝疫苗......;一些是适合于老年的,如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人群并未充分认识到接种疫苗对健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没有把成人接种疫苗放在儿童接种疫苗的同等位置上,没有主动、积极地接种这些成人疫苗,使得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某个阶段缺失了疫苗对健康保障的参与。
比如,HPV病毒与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是迄今医学界研究得最清楚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范例。宫颈癌是由于待续感染了高危型的HPV病毒而引起。据估计,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达11.3/10万,每年新发子宫颈癌近11万例,因子宫颈癌死亡人数近6万,疾病负担不容忽视。而接种HPV疫苗后则可降低70%-90%以上患宫颈癌的风险。这么一个对妇女子宫颈癌有确切预防作用的疫苗,2020年中国9-45岁女性累计估算接种率仅为2.24%,而全球女性全程接种HPV疫苗覆盖率为12.2%,距离世界平均接种水平有较大差距。而对于老年人常见的肺炎,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全国肺炎出院人数为359.2万,病死率为0.49%,平均住院日为7.63天;出院病例中<5岁儿童占60.7%,≥60岁老年人占17.2%。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提出预防肺炎链球菌疾病最方便、经济的方法就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由于疫苗给人类带来的健康获益是这么显易而见,尤其是新冠疫苗在疫情期间的杰出表现,极大地推动了疫苗研发的进展,近年来疫苗的研发已在肿瘤及传染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未来,疫苗应用不止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将向治疗性方向发展。
既然疫苗能为人类健康提供如此方便、实用的保障作用,且对于生命全周期中的幼年、成年、老年阶段都普遍适用,这就表明,大众接种疫苗,就可以向“共享健康生活”迈进一大步了。但要“共享健康生活”,前提是“主动“接种疫苗!
民众认知现状
目前,我国民众对接种疫苗的健康获益认知仍比较低。一方面,是认为自己身体好,可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另一方面,受一些疫苗接种“犹豫”论的影响,认为疫苗接种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上述两种观念都是对疫苗不客观的认识。
前者,认为自己身体好,不必依靠疫苗的保护可抵抗病原体的入侵。殊不知,大部分的民众,已经在享受了疫苗接种的获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大力推动免疫规划政策,已经将过去一些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肝、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流脑、乙脑等控制下来了。由于群体免疫的作用,整个人群对上述病原体的感染率与发病率都显著下降了,反映到个体身上,自然是发生传染病的风险小了!
至于第二种观念,受一些不正确的思潮影响,认为疫苗接种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这也是过虑了!疫苗的制作,只是取细菌或病毒的一小部分成分作为原料(抗原),与整个细菌或病毒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如果你不幸感染了这些细菌或病毒,可能你身体内会吸纳了这些病原体的全部物质,包括这些病原体的核酸、各种与疫苗制作无关的组分,等等,它们的成分要比疫苗包含的成分多得多且复杂得多!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贮存”了不知多少这些外来生物的成分,只是我们未觉而已。无可否认,疫苗接种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这也是容易理解的,我们感染了细菌、病毒也会发烧啊;我们打了一支针,抗菌素也好,生理盐水也罢,针口处也也都会有红、肿、热、痛的反应。这都是注射后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倒是人们不必对此“过度反应”。
上面讲了很多大道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大众明白:个人接种疫苗,能给个人带来健康生活;全民主动接种疫苗,就可以建立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不但保护个人,也可以保护群体,达到全民共享健康生活的目标!
在2023年的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到来之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主动把疫苗接种起来!
作者介绍
王 鸣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流行病学主任医师(二级)、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抗‘非典’一等功”、“广州市抗‘非典’模范”、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叁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际和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系列论文近300篇。发表SCI论文8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多篇,被《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Virology》、《PANS》、《Vaccine》、《Plos One》等收录。主编:《预防接种技术与应用》《基层免疫接种培训教程》《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实用免疫接种培训教程》《甲型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典型案例现场调查方略》《集结汶川》
转自 优苗健康: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