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呼吸道疾病医防融合策略研讨会顺利举办!
时间:2023-01-11
为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呼吸道疾病医防融合,提高医疗质量,由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研究院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呼吸道疾病医防融合策略研讨会”于1月7日下午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控及加大引进并扩大创新疫苗接种人群的意义等议题, 以线下+线上形式开展专题报告。
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易学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张永慧、郑慧贞、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李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委员赵长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局局长张巧利、珠海市卫生与健康局副局长张瑞珊及来自大湾区部分市区级卫生健康委、疾控、药监、医疗企业代表等40余人就相关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暨南大学梁晓峰教授主持。
会上,易学锋副主任作为嘉宾发言,指出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几个要点。一是大家有一个共识,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不能因为目前开放面临的各种困难而否认三年的努力;二是经过最近一个月的努力,广东省平稳度过了第一个感染高峰期,“过峰”迅速,离不开各位专家的努力;三是要做好新冠疾病的防控工作。各卫生单位要从疾病监测、病人的院内监测,病毒污水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达到研判病毒变异趋势、疾病流行情况的目的。当前新冠疫情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扩散,需要加强农村的疫情防控,完善分级诊疗服务、绿色就诊通道等措施,保障农村地区的防控需求;广东省60岁以上
老人的疫苗接种率较高,但8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仍需提高。
广东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疫苗事业部总经理张凌燕分别为本次大会致辞。吴会长代表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吴圣明强调:本次会议旨在研讨新冠疫情下的防疫政策,如何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控,并结合广东省IPD疫苗预防和接种的现状,讨论大湾区加速引进并扩大创新疫苗接种人群的意义,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对疾病负担的影响。鉴于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人才流动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后疫情时期在大湾区内优先引入预防重大传染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疫苗尤为重要。张凌燕总经理代表辉瑞生物制药公司提出希望在新形势下能够推动疫苗政策的突破,满足民众不同层面的疾病防治和疫苗需求。能够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同步的疫苗出口程序和同步的疫苗接种的引入,为提升民众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张周斌书记以“做好大湾区呼吸道疾病的联防联控,促进大湾区健康发展”为题做出报告,他指出当前大湾区的人员联系越来越密切,完善大湾区合作联防机制刻不容缓。得益于三年的抗疫,各疾控单位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加,在监测信息数据、应急响应能力、信息与数据共享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后新冠时代的到来,二次感染人数的增加等问题如何解决是当前最应该讨论的话题。他强调呼吸道相关疾病疫苗的接种是关键,需保障居民健康、减少二次感染。另外,加强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各区之间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强化各区信息监测、建立共享平台、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各单位硬件水平。
尹遵栋主任做了关于常见疫苗相关呼吸道疾病防控政策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新冠流行的情况、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情况和我国新冠疫苗免疫策略。他逐一分析了麻风腮、水痘、结核病、流脑、百日咳等呼吸道疾病,并指出疫苗免疫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他强调在新冠防控策略调整后,要加强监测、加强常规免疫;预防疫苗相关呼吸道疾病的可能升高。
赵长成医生以“香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呼吸道疾病防控政策”为题做出报告,指出新常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防疫抗疫政策主要体现在分阶段全面通关、放宽特区防疫措施、持续监察、减重症,减死亡、保护高风险人士、疫苗接种和平衡风险与经济动力七个方面,以保障公众健康,平衡社会及经济需要,通过适度调整各项防疫政策,以期让市民生活有序复常。他强调疫苗不是100%有效,也不是终身保障,接种之后仍然有大部分的轻微反应,但重症者少,在减少严重疾病、住院和死亡方面是非常有效的。香港特区政府坚持放宽但不放弃防疫抗疫政策,一直以科学为本、精准抗疫、风险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应对新冠疫情。在保障市民健康及保护公共医疗系统的同时,务求尽量减低对社会正常活动的影响,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果。
卢洪洲院长以“如何科学精准防范新冠重症患者的发生”为题做出报告,报告中最主要的两点是:一是要对自然界的病毒进行监测。目前已知的25个病毒家族中有约167万个未知病毒有待被发现。其中,大概有63.1万至82.7万种病毒有可能感染人类。因此,对自然界的病毒进行监测显得十分有必要。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复杂,包含病毒在内的传染性病原被低估。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复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之一,混合感染多见。每年约发生2亿例病毒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和成人患者各一半。应用分子诊断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被严重低估。
张永慧首席专家以“肺炎球菌疾病危害和免疫预防”为题做出报告,介绍了肺炎球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年龄两极化”,儿童与老人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儿童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具有死亡风险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成人肺炎球菌性疾病负担会随年龄上升而增长,且肺炎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然后指出免疫预防的重要性,肺炎球菌性疾病需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通过使用PCV13,6月龄以上儿童有很好的效益;与现有成人肺炎球菌疫苗PPV23结合,可以更有效的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可以满足凸显的医疗需求。从疫苗本身和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PCV13可以提供长期保护并提高免疫应答,且其安全性已被验证。将该疫苗用于成人,可产生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影响。
梁云副处长以“‘港澳药械通’政策情况通报”为题做出报告,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这一政策的背景、基本要求和发展,同时介绍了目前该政策的监管体系。她分析了目前“港澳药械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发展提出了下一步计划,包括完善监管机制落实各方责任;协助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确定;推动“港澳药械通”特殊商业保险上线;推进“澳门新街坊”工作;及时更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真实世界研究建设工作等。
蔡卫平首席专家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引进并扩大创新疫苗接种人群的意义”为题做出报告,报告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构建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还要构建成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健康湾区。但疫苗接种的差异已成为制约大湾区人才流动、经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掣肘,随着大湾区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三地人员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开展疫苗先试先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这些疫苗在广东省内指定医疗机构先行使用,不仅是为在粤工作居住的港澳居民提供接种服务,更是让在粤的港澳同胞获得与港澳地区同样的疫苗保护,同时推动大湾区的一体化建设,更好的满足民生需求。
李晋主任以“大湾区药械通政策落地执行的机会和挑战”为题做出报告,报告介绍了广州和睦家医院在药械通政策落地执行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和睦家作为首批港澳药械通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之一,依托“港澳药械通”不仅惠及内地居民,也造福跨境患者,同时引入多种创新生物制剂疗法,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渠道造福患者。和睦家作为非公益性港资医疗机构,对大湾区政策的解读是十分重要的,既要遵循政策的指导,又要利用政策谋发展。
最后,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局局长张巧利、珠海市卫生与健康局副局长张瑞珊、中山陈星海医院院长黄汉伟、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黄芳、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陆剑云、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总监袁准等人针对疫苗差异的解决、创新疫苗的内地推广、大湾区港人先用、疫苗专款专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梁晓峰教授作出总结:首先,肯定目前取得的成绩;其次,继续加强医防融合,但重点在防,并逐步细化;最后指出,疫苗是一种民生需求,仍需继续学习国外、港澳地区优秀的疫苗政策,积极应对各种呼吸道疾病。
点击原文链接,即可回放会议在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