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检验创新,共筑健康粤北”凝血与感染检验医学创新研讨会在清远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08
2025年3月29日,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医学转化与创新专业委员会联合清远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共同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承办的“凝血与感染检验医学创新研讨会”在清远市丁香花园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本次会议以“共谋检验创新,共筑健康粤北”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广东省内各级医院的检验科、血液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等领域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临床医师及检验技师参会。会议聚焦凝血与感染相关疾病检验技术的前沿进展与临床转化,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享与专题讨论,旨在推动精准医学发展,助力粤北地区医疗资源优化及检验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参会人员合影1
参会人员合影2
一、开幕式:凝聚共识,共启新程
上午学术专场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检验科罗远美副主任技师主持开幕式,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委-周宏伟院长、清远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委徐令清教授依次为大会致辞,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罗远美副主任技师主持
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委-周宏伟院长致辞
清远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委徐令清教授致辞
下午学术专场的开幕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林卫虹副主任技师主持,清远市医学会会长周海波教授、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医学转化与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委孙宝清教授、清远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委徐令清教授依次为大会致辞。孙宝清教授指出:“检验医学是临床决策的‘眼睛’,唯有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从‘精准诊断’到‘精准治疗’的跨越。”周海波教授则强调,清远市将以此为契机,加速检验医学与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清远样板”。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与会专家合影留念,共同见证这一学术盛会的启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卫虹副主任技师主持
清远市医学会会长周海波教授致辞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医学转化与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委孙宝清教授致辞
二、学术专场:前沿探索与实践碰撞
专场一: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首场学术活动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邹伟民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段朝晖教授以“结核感染细胞因子检测:从免疫机制到临床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细胞因子检测在结核病早期筛查及疗效评估中的突破性价值。番禺中心医院周茂华教授则聚焦“流式细胞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技术在病原体快速分型及耐药监测中的独特优势。东莞市人民医院喻志强教授以“近红外二区探针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运用” 分别从研究背景;小分子荧光探针成像;二区荧光探针分子运用;二区荧光探针的现状和挑战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莹光探针的研究前景。东莞东华医院郭主声教授通过“血培养流程优化经验分享”,强调标准化操作与多学科协作对提升诊断效率的关键作用。随后的“数智检验实验室综合方案”议题引发热议。清远市中医院的刘首华教授提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将重塑实验室流程,实现从样本处理到报告审核的全链条优化。
上午的压轴环节为“如何撰写临床案例报告”专题。番禺何贤纪念医院黎毓光教授结合实例,详细解析了案例报告的选题、数据整理及结论提炼要点,并呼吁临床工作者“以问题为导向,以证据为支撑”,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段朝晖教授授课
番禺中心医院周茂华教授
东莞市人民医院喻志强教授授课
东莞东华医院郭主声教授授课
清远市中医院刘首明教授授课
番禺何贤纪念医院黎毓光教授授课
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邹伟民主任主持
清远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名誉主委-李介华主任主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鲁洋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廖康教授主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张梅教授主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梁大立教授主持
专场二:出凝血疾病检验进展与临床决策
下午的议程聚焦出凝血疾病的实验室监测与诊疗挑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李林海教授以“血栓止血检测智能化进展分享”为题分享了本院全自动凝血检测流水线智能审核的实践经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强教授从“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为切入点,提出“个体化用药需以动态凝血指标为核心”的观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倩教授则结合临床实践,分析了出凝血疾病诊疗中诊疗思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婉君教授汇报了三例复杂凝血障碍病例,引发专家对“检验与临床沟通壁垒”的深度探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李林海教授授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强教授授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倩教授授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婉君教授授课
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冼英杰主任主持
清远市中医院-刘首明主任主持
专场三:感染病原精准诊断与耐药监测策略
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是本次会议的又一重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枫教授介绍了“特定病原体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强调其在重症感染中的救命价值。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曲久鑫教授分享了“结核病精准检验平台”的建设经验,通过多组学技术整合,实现耐药结核的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作“血培养直接药敏试验实践心得” 学术专题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鹏豪教授则以现下最热点的deepseek为工具分析“病例汇报:智脑互联,揪出心中之强敌” 讲解人工智能在疾病诊疗中的前景与优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枫教授授课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曲久鑫教授授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授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鹏豪教授授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翼天星教授主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波教授主持
三、专题谈论:检验与临床共话多学科合作诊疗
本次会议分别就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寻找切入点,撰写临床案例?如何实现区域结果互认?如何保证结果互认质量?人工智能在出凝血疾病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力与挑战;如何利用精准医疗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全程质量管理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谈论,专家们一致认为,精准医疗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未来疾病诊疗的核心方向,需加强区域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建设,并完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建凌教授特别提到多学科协作解决耐药菌感染病例,凸显了临床、检验与药学团队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孙宝清教授总结指出:人工智能在凝血指标智能审核中的应用,将极大提升诊断效率,但需建立标准化质控体系以保障结果互认。多学科诊疗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疑难病例可以缩短诊疗周期,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丹虹教授主持
第一个专题讨论专家(左起:杜江,李光,高冬花,赖科峰,曹证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宝清教授主持
第二个专题讨论专家(左起:李宁,江倩,李强,曾祥宗)
第三个专题讨论专家(左起:温伟洪,刘建凌,李有强)
四、闭幕式: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会议尾声,孙宝清教授对全天议程进行总结。她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凝血与感染检验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更通过跨学科对话为粤北地区医疗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专委会将持续推动“技术下沉、资源共享”,助力基层医院提升检验能力,为健康广东建设贡献力量。
孙宝清教授为大会作总结
供稿: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医学转化与创新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