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行为与慢性疾病之“联络图”
时间:2021-12-12
虽说没病並不等于健康,但健康首先是没病。已知的疾病就有几千种,还有未知的、不典型的、新发生的。但是如今有四类疾病却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这四类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致上除了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外,世界各国、包括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家”大致皆是如此。据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我国居民死因的前三位便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道疾病。这三类占全部死因的80%以上,最近的一份资料称占86.5%。糖尿病在我国甚为高发,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己达9240余万,居世界第一,最近的一份资料称已达1.2亿之多。此外还有大量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后备队。糖尿病常与心脑血管病合并存在,並常最终终结于心脑血管病。这些疾病当然都可以治疗,但众所周知,此类疾病的治疗往事倍功半,既难根治,后果亦差。
出路在于预防、不生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中强调了四种生活行为即饮食、吸烟、喝酒及运动与这四类疾病相关,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戒烟、限酒及适当的运动来预防这四类疾病。
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脑溢血等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尽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饮食因素有关,高脂肪、高盐饮食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中沉淀着的脂肪类物质便是明证。盐分摄入过多,既能导致血管中流动的液体量增大,又能促进动脉血管的紧张度增加,血压因之增高。血液中的脂肪随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什么会沉淀下来?原来是血管最里层的“内皮”受到了损伤,使脂肪得有机会钻入到血管壁中去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吸烟便是损害这血管“内皮”的重要因素之一。虽说红葡萄酒里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如白黎芦醇之类,似乎有点调节血脂的作用,但通常情况下,由于含量有限,多无实际作用,而饮酒导致的血压增高、心率加快、诱发心律紊乱则能直接损害心脑血管。缺少运动的人心脏贮备功能差,若再加饮食过量、则多易发生肥胖、並常伴有脂代谢的紊乱,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
肿瘤学上有“生活方式癌”之说,认为癌的发生80%与人的生活方式有关。饮食与癌症关系密切,高脂肪的饮食肯定是大肠癌的重要发病因素,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也都与高脂肪饮食相关。高盐饮食、多吃不新鲜蔬菜与食管癌、胃癌相关。霉变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可引发肝癌。吸烟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更为密切。烟雾中的致癌物质,已被确认的便有57种。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8至12倍、患喉癌的危险增加8倍、食管癌的危险增加6倍、膀胱癌的危险增加4倍、肝癌增加2倍。其实,吸烟相关的癌症也並不止是这几种。有人推算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吸烟了,男性的癌症将减少2/5,女性的癌症也将减少1/3。嗜酒者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而酒精性肝硬化可演变为肝癌,此外,与饮酒相关的癌症还有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等十多种。运动与癌症的关系近年亦多有研究,发现久坐少动之人大肠癌、胆囊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
糖尿病的发病固然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如今多见的2型糖尿病更是一个“生活行为病”。过量的饮食与缺少运动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多吃少动导致的肥胖,可引起人体对胰岛素不再敏感而引发糖尿病。抽烟、嗜酒对胰腺中胰岛细胞的损伤,也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糖尿病。而糖尿病一旦发生、若未能满意控制则会严重损害心脑血管,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未能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有很多的并发症,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更是常见,以致引发和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近年更是注意到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则是雪上加霜之事。
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指慢性阻塞胜肺病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在我国因吸烟引起者占七成以上。
如今四种严重为害人们建康的疾病,竟皆与不良生活行为相关,而且皆集中于不良饮食、抽烟、嗜酒及缺少运动这四项。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避免或纠正这四种不良生活行为,可预防这四种严重的疾病,至少减少发生这些疾病的机会,是可以肯定的。
人的生活行为是经过了漫长的生活历程逐步形成的,要纠正它也确非易事。但这些不良生活行为涉及的是严重为害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又岂能等闲视之?人是理性的动物,应该能有驾驭自己行为的能力。
试以一图表述四项生活行为与四种慢性疾病间之关系,谓之“联络图”,可供按图索“病”之用,而获按图“免病”之效。
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等职,因肝癌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转自公众号 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