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带状疱疹知多少?
时间:2024-08-23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1]。
二、带状疱疹的病因、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该病毒是一种嗜神 经性人类疱疹病毒,属于α疱疹病毒属。
带状疱疹患者或水痘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VZV 可经飞沫和(或) 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VZV 可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或 经感染的 T 细胞与神经元细胞融合,转移到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 节内并潜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VZV 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潜伏 的病毒被再激活,大量复制,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在相应 皮节引起带状疱疹[2]。
带状疱疹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在年轻人中为 1.2-3.4/1000,在老年患者中为 3.9-11.8/1000(即>65 岁)。据报 道,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 ~ 5)/1 000 人年,亚太地 区为(3 ~ 10)/1 000 人年,并逐年递增 2.5% ~ 5.0%。全球带状疱疹 的住院率为(2 ~ 25)/10 万人年,死亡率为(0.017 ~0.465)/10 万人 年,复发率 1% ~ 10%[3]。文献报道,全球 ≥ 50 岁普通人群带状疱疹 发病率为(5.23 ~ 10.9)/1 000 人年,女性(6.05 ~ 12.8)/1 000 人 年略高于男性(4.30 ~8.5)/1 000 人年。我国带状疱疹发病率与其他 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 50 岁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9 ~ 5.8)/1 000 人年,且女性终身患病率(3.94% ~ 7.9%)也略高于男性(2.86%~7.6%)[4]。
带状疱疹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 岁、感染、精神应激,以 及全身性疾病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恶性肿瘤等 导致的免疫抑制等[5]。
三、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2]
1. 前驱症状: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 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
2. 带状疱疹皮疹特征:典型皮损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伴 疼痛,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相应的皮节。皮 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 线。严重病例可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表现。病程一般 2 ~3 周,老年人为 3 ~ 4 周。
3. 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为疼痛,亦称为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 -associated pain ,ZAP),包括①前驱痛、②急性期 ZAP、③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PHN。ZAP 可以表现为 3 种形式:①持续性单一疼痛;② 放射性、撕裂性疼痛;③阵发性刺痛,表现为异常性疼痛(即轻触引 起疼痛)和痛觉敏感(轻度刺激导致剧烈性疼痛)。
(二)特殊临床类型[6]
1. 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 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 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可出 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 Ramsay-Hunt 综合征。
3. 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
4. 无疹型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5. 复发型带状疱疹:指非首次发生的带状疱疹,其在免疫正常人群 中较为罕见,在免疫受抑者中复发率更高。
6. 中枢神经系统带状疱疹:侵犯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 炎和脑膜炎。
7. 内脏带状疱疹: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 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8. 泛发型带状疱疹:指同时累及 2 个及以上神经节,对侧或同侧多 个皮节产生皮损。
9. 播散型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病毒经血液 播散可导致除受累皮节外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水痘样疹,常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三)并发症[7]
1. 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对其定义尚未达成 共识。根据较为公认的德国 S2k 指南,PHN 是指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 d 的疼痛。带状疱疹患者 PHN 发生率为 5% ~ 30%,多见于高龄、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 针刺样或撕裂样。常干扰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30% ~ 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 1 年, 部分病程可达 10 年或更长。
2. 其他并发症:眼带状疱疹可并发角膜穿孔、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炎、坏死性视网膜炎以及阻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耳带状疱疹可 并发味觉改变、听力异常和眩晕。重度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易发生播散 型带状疱疹和内脏损害。
四、带状疱疹可复发
全球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 3-5/1000 人年,美国一项人群队列研究发 现,对 50 岁及以上人群在 2007 年诊断为带状疱疹,随访至 2016 年, 统计其复发率情况带状疱疹 10 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10.26% 。据 2021 年发表的系统性文献综述,全球≥ 50 岁普通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为 (5.23 ~ 10.9)/1 000 人年,我国带状疱疹发病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 基本一致。血液肿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达 31/1 000 人年,HIV 感 染者也高达(29.4 ~ 51.5)/1 000 人年[5, 8]。
五、带状疱疹的治疗
1. 抗病毒药物: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 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应在发疹后 72 h 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溴夫定和膦甲酸钠[2]。
2. 镇痛治疗: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轻中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等。带状疱疹期间重度急性疼痛是发生 PHN 的危险因素。 神经营养类药物甲钴胺有助于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9]。
3. 特殊人群的治疗,包括肾功能不全、VZV 所致的脑膜炎/脑炎患 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儿童、妊娠、哺乳期、老年等特殊人群患者, 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六、带状疱疹的预防
(一)一般措施
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 散性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全部结痂。通过 以下措施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 人群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强免疫力,保持 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休息睡眠,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免疫 系统疾病[9]。
(二)接种疫苗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带状疱疹疫苗接 种的目标是抑制 VZV 再激活从而预防带状疱疹、PHN 和其他并发症。 目前全球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zostervaccine live ,ZVL)和重组亚单位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 ,RZV)两种。2020 年 6 月,RZV 在我国正式上市,推荐用于 50 岁及以上免疫 功能正常的人群接种以预防带状疱疹。该疫苗包含重组 VZV gE 抗原 和 AS01B 佐剂系统。RZV 采用两剂间隔 2 ~ 6 个月肌内注射方式接种, 通过激发 gE 特异性抗体和CD4+ T 细胞发挥保护效应。对疫苗成分过 敏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严重过敏者为疫苗接种禁忌。对正在发 热者、患急性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待 恢复或病情稳定后接种。RZV 在我国为非免疫规划疫苗,常见不良反 应为接种部位疼痛、疲劳、寒战、发热等反应[10],建议接种前充分告 知,知情同意后自愿接种。
参考文献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2010.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 研究中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 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12):
1033-1040.
[3] Patil A, Goldust M, Wollina U. Herpes zoster: A Review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J]. Viruses, 2022, 14(2).
[4] van Oorschot D, Vroling H, Bunge E, et al.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herpes zoster incidence worldwide[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21, 17(6): 1714-1732.
[5] 刘娜, 栾琳, 张钧. 带状疱疹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综述[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3, 29(1): 102-112.
[6] Cohen J I. Clinical practice: Herpes zoster[J]. N Engl J Med, 2013, 369(3): 255-263.
[7] Werner R N, Nikkels A F, Marinović B, et al. European consensus-based (S2k)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 guided by the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 (EDF)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EADV), Part 2: Treatment[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7, 31(1): 20-29.
[8]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 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 老年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 56(2): 97-104.
[9] Saguil A, Kane S, Mercado M, et al.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 Am Fam Physician, 2017, 96(10): 656-663.
[10] Harbecke R, Cohen J I, Oxman M N. Herpes Zoster Vaccines[J]. J Infect Dis, 2021, 224(12 Suppl 2): S429-s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