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中国医疗体系和公卫体系之间的裂痕,影响对疫情的判断
时间:2020-11-27
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我们没有完全做到。这里面的裂痕就导致了我们对疫情的判断。
梁万年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
2020年11月26日,在《财经》年会2021上,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原司长梁万年谈“构建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内容整理如下:
梁万年发言称:“目前我们存在短板和不足,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我们没有完全做到。这里面的裂痕就导致了我们对疫情的判断,对防控和防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效率都有影响,下一步就如何推进防、治结合,医防融合。”
梁万年表示,此次新冠疫情把卫生系统的专业医疗卫生服务,融入到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当中。更进一步打通卫生治理和整个社会、社区层面的治理,并把经验固化下来,并进一步强化。
“今后拓展的不仅仅是对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管理,还有对健康的管理、对健康行为的养成,这些方面我们有了进步,但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梁万年说。
梁万年进一步表示:“医疗机构应该明确,公共卫生是医疗机构存在的理由,医疗机构不能认为做了公共卫生工作是帮了政府的忙,帮了专业机构的忙,不是我份内的事,应该明晰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把它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在医疗机构内部的组织设计,乃至收入分配、绩效考核方面,要配置相应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要让一批优秀的人做公共卫生工作,一批优秀的人就在医疗机构的前线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利于对疾病的监测、发现、报告,乃至救治。”
“同样,疾控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人,不仅仅要做群体的防控,更应该群体的防控和个体化防控有机结合,要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病人的结构,要对医院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要和医生形成有效的团队,甚至这些机构的人员在某些地方做了一些探索,能不能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合体,在平时是打通的,战时又各司其职,而不仅仅是严格的分类,它是开个体处方,做个体的疾病诊断,我是做群体的处方,做群体的公共卫生,应该把这个界限尽量沟通起来,不能让它这么明显的分类,尤其在人员层面上要强化。”
梁万年说:“要考虑在服务层面上,无论是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模式,应该更进一步体现医防融合,防治结合。”
“公共卫生系统在不同级别中的定位,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在不同的公共卫生的子系统当中的定位,也没有完全区分,这一块要进一步明晰,围绕这种明晰,要考虑到这个系统人力资源的核心需求,提升他们的核心能力,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的坚持能力、分析和研判能力,是他作为一个决策机构参谋的能力,当然我们的实验室能力、现场调查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而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实验室,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一定要做好参谋,要用宏观的数据挖掘,更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比如信息技术,这块核心竞争力的塑造特别重要,以区别这类的医生和专业人员,和医院的医生是不一样的,要具备不可替代性,当然要让最优秀的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他的薪酬待遇,他的社会地位,他的职业发展空间,都要做相应的改革和完善,能真正让最优秀的人在这个岗位上从事公共卫生工作。”
转自凤凰新闻网: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