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百家争鸣--我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妇科肿瘤岭南论坛圆满落幕
时间:2021-06-16
近日,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举办的妇科肿瘤防治岭南论坛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顺利召开。来自全省各大医院的妇科主任以及妇科肿瘤防治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学习。本次论坛聚焦于妇科肿瘤的规范化、个性化防治策略,对晚期复发宫颈癌的免疫治疗进行了专题探讨,以期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尹冬梅副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子清副院长、任杰副院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尹冬梅副秘书长致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子清副院长致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任杰副院长致辞
学术讲座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蓝春燕教授作了《CLAP研究解读》的专题报告,她认为,对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免疫治疗是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CLAP研究发表在2020年JCO上影响因子高达32.956,这是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宫颈癌的II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ORR 55.6%, mPFS 8.8m,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蓝春燕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婷婷教授讲授《宫颈癌免疫治疗》,提到传统化疗方案治疗复发与转移性宫颈癌疗效有限。肿瘤免疫反应周期不同阶段为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PD-1/PD-L1通路是典型的肿瘤适应性免疫逃逸机制,其抑制剂选择性调节局部免疫抑制,促进免疫正常化。NCCN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目前相关在研研究以联合治疗为主。除上述CLAP研究,另一项吴小华教授开展的II期研究也显示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的ORR 61.1%,mPFS 12.3m。免疫联合是未来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探索方向。
姚婷婷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宇教授讲授《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和《宫颈癌免疫联合治疗方案优化探索》两个课题。张宇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药物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免疫相关的机制方面,主要包括皮肤、胃肠道、肝、内分泌系统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缓解时间在不同系统不一,对其早期诊断及适当管理至关重要。张宇教授也介绍了几个关于免疫联合治疗的在研项目,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放疗/PARPi/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及其效果目前在初步探索阶段。
张宇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妇科主任杨越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姚书忠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主任张丙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主任李俊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妇科副主任聂惠龙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主任陈淑琴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妇科主任李田教授等数十位中山大学教授参与了相关内容的授课。
杨越波教授
姚书忠教授
张丙忠教授
李俊东教授
聂惠龙教授
陈淑琴教授
李田教授
妇科肿瘤的基因检测与精准治疗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抗PD1/L1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给患者尤其是晚期复发难治妇科肿瘤患者带来希望与福音。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小毛教授在会议总结时指出,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晚期复发宫颈癌预后差,探索宫颈癌靶向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免疫联合治疗优化方案等新的治疗手段是有意义的,PD-1/L1抑制剂单药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取得了一定疗效。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尤其是抗CTLA-4、抗PD-1/L1)在晚期宫颈癌中的价值存在较大潜力,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放疗/PARPi/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在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开展更多及更大型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及最佳治疗方案,期待未来能够为临床诊疗带来新突破。李小毛教授特别指出,中医药对提高晚期复发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其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大会主席李小毛教授
讨论嘉宾
最后,在本次论坛的讨论环节,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汕头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各大医院的几十位专家教授就妇科肿瘤防治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在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本次妇科肿瘤防治岭南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场花絮